普遍观点认为,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的攻击性或是暴力行为与其所玩的电子游戏中的暴力元素有着强相关性。但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否定了这样的大众观点。
2019年2月,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在英国皇家学会开放获取期刊——《皇家学会开放科学》(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和玩带有暴力元素的电子游戏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带有暴力元素的电子游戏会激发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是一个非常传统且流行的观点,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并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主任、首席研究员Andrew Przybylskis说道,“尽管父母们和政策制定者们对这个传统观点深信不疑,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并不需要过分担心这个。
关于该课题,此前的大多数研究都倚重的是青少年对暴力行为的自我测评数据。而牛津大学的研究则结合了取自青少年本身和家长等多方面的数据来衡量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和游戏中的暴力元素等级。另外,以往的研究在评判游戏中的暴力元素等级时,往往从游戏玩家的主观判断上来获取评价数据,而牛津大学的研究则是采用了欧盟泛欧洲游戏信息组织(Pan European Game Information,PEGI)和美国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Entertainment Software Rating Board ,ESRB)的客观评级系统来对游戏的暴力元素等级进行评判。
这项研究的调查样本来自全英国范围内总共2008对14岁至15岁的青少年和他们的监护人。在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期内,青少年们完成了针对他们性格和游戏行为的测试题,而他们的监护人则要填写问卷来回答有关他们孩子近期的攻击性行为的问题。
卡迪夫大学的Netta Weinstein博士同样参与了牛津大学的这个研究。Weinstein博士表示:“我们发现,研究者对这个话题预设的偏见可能对他们的研究结果会造成一定影响,而且一定程度上也会扭曲我们对游戏所产生影响的理解。”
“在科技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针对同样的数据有太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而经过主观选择后的数据会加重对电子游戏的道德恐慌。”Przybylski解释道。
尽管玩暴力游戏和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之间并没有必然关联,但是研究员们依然强调这并不代表一些游戏机制和场景不会激起游戏者愤怒的情绪和反应。“ 据我们了解,在游戏论坛确实会见到像骂脏话、争强好斗和网络暴力这种可以被定性为反社会行为的现象。” Przybylski 表示,“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方向。 ”
“研究者们应该秉持着客观的、不带有预设偏见的态度来调查其他有关网络媒体对人的影响的现象。如今流行着很多像‘社交媒体导致抑郁’和‘对科技的依赖降低了生活的质量’这样完全没有客观科学论据支撑的观点。这些和其他引发科技焦虑的观点应该用更严格的方式来研究——社会需要依靠更可靠的证据来作出合理的政策决定。”Przybylski 说。
查看完整报告: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编译自牛津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