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北京城仍处于夜幕的统治之下。在终于安静了下来的朝阳区三里屯SOHO区,34岁的崔涛骑着自行车来到6号楼下,径直走进楼内的一家健身房。
在世贸天阶一家夜店当保安的崔涛已有8年多的健身习惯,身高1米85的他体格壮硕,但圆圆的啤酒肚也挺明显。年龄大了,身体逐渐发胖,让崔涛越来越注重健身。虽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的下班时间通常在凌晨3点之后,但他还是愿意抽出一两个小时用于健身。
三里屯是北京夜生活最为活跃的地点之一,工作于此的人,生物钟调成了三里屯的节奏,比正常的北京时间往后推了几个小时。都市白领们喜欢在晚八点后健身,夜班党全然不同,他们往往在凌晨四点,才有机会出现在健身房。
新需求刺激新生意
崔涛常去的,是北京一家相当有名的24小时健身房,它在上班族众多的朝外SOHO和三里屯SOHO有两家店。据店员介绍,店里有40%的客户选择夜间健身,以附近的上班族和居民为主。
这家健身房的老板是澳大利亚人。在澳大利亚,24小时健身房已经非常普遍。但在中国,彻夜经营的健身房还是有点新鲜。
据懒熊体育结合多处统计数据估算,国内目前持健身卡的人数约1500万,国内健身市场规模在300亿元以内。近年来,中国人的健身热情持续增长,以一线城市体现得最为明显。
互联网健身公司全城热炼于2015年8月公布的《2015中国城市健身数据报告》显示,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健身人士的热情远高于其他城市,是拥有早晨(6点到9点)健身人群的唯二城市,占比分别为3%和2%。不过,这份报告并没有统计晚上10点到早上6点之间的健身人群。事实上,在人口超过2000万的北京和上海,夜间活跃人口十分可观,健身需求也确实存在。
▲ 2015年全城热炼中国城市健身数据报告所提供的数据。
刘玉兴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在百子湾大鸭梨烤鸭店做厨师的刘玉兴今年21岁。和爱聚餐、爱上网的同龄人相比,他更爱呆在健身房。
晚上22时,结束了一天13个小时工作的刘玉兴,会步行半小时,来到百子湾路上一家名叫“24H即时健身”的健身房。一周五天,刘玉兴都会在深夜运动两个小时。“已经养成习惯了,无论多晚都会来锻炼一下。”刘玉兴说。
两年前,19岁的刘玉兴从老家河南开封的县城来到北京。在北京,他第一次见识了健身房并从此爱上了健身。“健身可以让我身体更健康,也很磨炼意志。”刘玉兴腼腆地说,“我想在从事的行业里面往上走,身体很重要。”
所以,即使2500元的年卡花去了他4000元月薪的一大半,刘玉兴还是自得其乐,他喜欢在深夜默默地运动。凌晨1点,健身完毕的他,痛痛快快洗个澡,神清气爽地走出健身房。即便他要回去休息的地方只是一个6人间的地下室,即便次日早上9点还要准时出现在餐厅上班,他还是觉得在深夜出出力、流流汗非常值得。
懒熊体育调查发现,健身房里的深夜来客,多为崔涛和刘玉兴这样,有健身习惯,但因为白天工作太忙而无法健身。他们必须要把自己的健身计划安排在深夜。
不过,也有些人就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运动,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和崔涛同一家健身房的王子涵就是这样。22岁的王子涵去年来京,在三里屯附近的一家酒店做保安。清晨5点,崔涛刚刚离开,王子涵就进来健身了。
快速换好衣服的王子涵,熟练地在器械上热着身,随着背景音乐的节奏摇晃着身体,看起来相当惬意。“我就喜欢这个时候来健身房,”王子涵说,“这时候人少,自由自在的,还不用排队等器械。”
对健身房来说,夜间的客流量,和白天相差甚远。据24H即时健身大望路店夜间值班店员丁尚明介绍,每天凌晨1、2点,店里会来最后一批客人,平均每天有四五个。凌晨3、4点之间,几乎不会有人来健身,此时老丁都会关掉运转的器械,调低灯光,趴在行军床上睡一觉。凌晨5点左右,又会来几个常客,随后或是回家休息,或是开始一天的早班。
新招牌吸引新顾客
TonyYang是24H即时健身的老板,也是位健身人士。目前他在北京开了两家24小时健身房。在他看来,即使夜间客流量非常少,但“24小时健身房”是一块具有诱惑力的招牌。“有人会因为我们是24小时健身房而专门来健身。”
据24H即时健身的店员介绍,深夜到访的都是老顾客,不局限于附近的居民,不乏大老远开车来健身的客人。
2013年,英国《每日邮报》网站在英国本土24小时健身房的报道中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83%的健身房用户更倾向于加入一家24小时营业的健身房。
一间不打烊的健身房会让消费者心理上感到舒适,让消费者在安排健身计划的时候更少顾虑,甚至会刺激健身时间不宽裕、健身意愿不强的消费者产生健身需求。
最近,壹健身集团在朝阳门外大街的山水铂宫开了一家新的健身房。与旗下其他十几个分店不同的是,这家旗舰店是壹健身第一家营业至凌晨五点的健身房。
▲ 夜跑也是大都市午夜一族的健身选择之一。
据山水铂宫店会籍组长大兵介绍,他总能遇到客户的反馈,希望营业时间可以延长一些,甚至一直不关门。
在新店开业前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工作人员通过发传单、问卷的方式询问了超过2000名消费者,其中有近1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健身房可以24小时营业。
在记者和大兵的交谈过程中,一位运动装扮的男顾客听说健身房营业到凌晨5点,特别凑上来,询问5点后是否也能来进行锻炼,因为自己经常加班到早上,希望可以清晨来健身。
回答完顾客的问题,大兵回过头来说:“很多顾客就是因为我们营业时间晚才决定加入的,现在这样的顾客越来越多。”
据大兵介绍,和白天相比,5500平米的健身房,即使到了夜间,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室内的灯光如常,器械运行如常,恒温泳池也会一直开放。整个健身房80名私人教练中,约有20人会在夜间驻守。
4月5日,山水铂宫店营业第一天,夜间健身的人大概有4、5人。对比较高的成本投入和较为稀少的客流,似乎有些亏本。
对此,大兵回答称,确会存在浪费现象,但为了打造名声,吸引更多有需求的顾客,这样的前期投入是应该的。
新问题催生新对策
传统健身房选择在夜间营业,所投入的成本确有增加。包括灯光设施的运行、器材的运转和人员投入都是一笔开支。
所以,一些新形式的24小时健身房就尝试用新的办法来解决成本和回报之间的矛盾。
在北京郎园Vintage文化创意园区南段,安置着一个占地面积50多平米的集装箱样子的大铁盒。盒体黑黄相间的外墙上喷涂着“超级猩猩”的英文名和Logo。
这是超级猩猩24小时智能化和集装箱式的健身仓。2015年底入驻郎园Vintage的这个健身仓,延续了超级猩猩的智能化配置。
在这里,没有值班人员,也无需事先办卡。用户只需通过超级猩猩的微信或App预约,再按小时缴费,就可以获得入场验证码,在门口扫码进入健身仓。
整个健身房采用远程操控的方式,内设24小时闭路监控。健身房内空间有限,只设有少量跑步机、单车、自由重量器械,用户进入后可自行选择器材进行运动。健身房就像一个自动售货机。
据郎园Vintage策划部总监宋秀平介绍,园区内的工作人员多为年轻人,来自凤凰网、果壳网、穷游网等多家文化创意产业公司。他们的健身需求十分强烈。
园区经过考虑,决定引入健身房来丰富园内工作者的业余生活,调解大家的工作节奏。之所以选择超级猩猩的智能化健身仓,宋秀平表示,原因在于超级猩猩的智能化、便捷化的风格和理念与园区的定位相符。考虑到园区70多家互联网、传媒、投资、设计、文化体验企业上班时间各有差异,24小时不关门的健身房是更加合适的选择。
▲ 超级猩猩为健身一族提供了新形式的选择。
不过,宋秀平也表示,超级猩猩的健身仓虽然健身时间灵活、易于管理,但受到价格和场地的制约,仍然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健身需求。“健身房按次收费还是有点贵,而且里面不能洗澡,”宋秀平表示,“所以大家也就午休、下班时间来简单运动,或者就近健身。”
与超级猩猩这样的新型健身房智能化管理的方式相比,传统的健身房在应对成本增加和客流稀少方面的对策不多,但也有创新。王子涵所在的健身房就采用门卡进入的方式,夜间健身房不设人员值班,会员凭借注册时领到一张门卡进入室内,当然,健身房内设有24小时监控。
不过,减少巡场人员带来的是相对的安全问题。身高1米88的王子涵对记者说:“即使我一个大男人,晚上一个人在空空的健身房也会害怕。有时候一个突然的声响,我也会打个寒颤。”
王子涵的担心可能不是多虑。深夜健身,除值班人员减少,私人教练也会减少,甚至干脆没有。如果健身者在健身过程中方法不当或者器械使用不当,可能就会受伤。
就目前来看,夜间营业的健身房都面临着安全和成本的问题。此时,国外健身房的成功经验似乎可以借鉴。
英国《每日邮报》的24小时健身房报道中,列举了英国本土健身房Pure Gym和The Gym的例子,二者的共同特点是都设置了紧急按钮,用户随时可以按下按钮来通知值班工作人员,避免了因为值班人员少、通知不及时而可能酿成的悲剧。
在中国,24小时健身房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即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中,它也是小众行为。它的出现,不仅给冷冰冰的城市之夜带来一丝温暖,更给日程繁忙的消费者和遍地开花的健身房带来了灵感:如果白天不够用了,为什么不去万籁俱静的深夜追求健康和商机呢?
懒熊体育作者 王怡 付绒
·END·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