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冬季后复苏的,除了需要运动的身体,还有体育创业公司。这个春天,几家互联网自行车品牌不约而同地发布了新车,前途无量,充满希望,但也仅仅是开始。新品发布后,这些公司还将面临更重要的问题。
春意弥漫,互联网自行车界热闹了起来。
3月20日,西四环北路的马奈草地聚集了大批骑行爱好者,喝酒,野餐,游戏,看起来是一场音乐节,实际上是700Bike举办的“城市骑行嘉年华”。700Bike创始人张向东宣布,银河折叠车推向市场了。
此前10天,相距25公里的798艺术区,另一场互联网自行车发布会正在进行。蛰伏两年的野兽骑行宣布智能整车发布,一副乔布斯范儿的创始人李刚,语调兴奋地介绍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性能数据,野兽骑行的投资人徐小平也来站台。
3月22日上午10点,骑记新车通过小米众筹平台隆重登场。此前,这款车已在台北、广州、厦门三地进行了试骑。
远在深圳的家信科技保持了其很少发声的习惯,未做新车的正式发布,仅在十多天前,将近百辆新车送到了企业和投资机构大佬手中。
3月25日的北方自行车电动车展上,轻客TSINOVA借势召开发布会,推出VeloUP!智慧动力系统,即智能混合动力系统。轻客此前推出过两款电单车,产品倾向于通勤领域。其市场总监兰启昌对懒熊体育透露,VeloUP!智慧动力系统即将应用于运动车品牌,目前正在合作生产中。
春意撩人,这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商业魅力尽显的时候。对互联网自行车公司来说,经过一个冬天的准备,抓住时机曝光新品,紧张繁忙的一年自此开始。
在进入新阶段后,他们将面临更具挑战的阶段,比如,怎么让用户更满意、怎么在供应链上少犯错误、怎么让自己的现金流更加充沛……问题有了,但挑战与机遇都在这个春天一起涌来。
▲3月20日北京,700Bike发布银河折叠车。
发布新车:没有最好只有更快
互联网自行车公司在3月扎堆发布新车,并不是偶然。
在自行车行业内,有三个展览会十分关键:欧洲自行车展(Eurobike)、台北国际自行车展(Taipei Cycle)和上海国际自行车展。其中,欧展是全球最大自行车专业展会,从参展级别和规模上算是行业内顶尖盛会(2015年,共54个国家1350个参展商,前三天到场专业观众达45200人,分别来自111个不同国家);其次是台北展,不仅是亚洲最大规模自行车展,也晋身为世界前三大自行车专业展之一(2016年,共1104家国内外厂商参展,303家展商来自海外);再次是上海展,作为大陆最受关注的自行车展览,吸引着海内外知名品牌参展(2015年,共1315家企业参展,来自30多个国家地区)。
按照行业惯例,全球著名的自行车品牌,通常会提前一年,在每年8月底开幕的欧展上展示新产品;然后在次年3月初的台北展发布;国内自行车品牌则集中在5月初的上海展亮相。今年3月2日至5日的台北国际自行车展上,700Bike就将4款产品带去参展,本次推出的两款银河折叠车先于大陆亮相。
▲每年8月左右开幕的欧展是全球最大自行车专业展会。
“在全世界的许多城市,人们面临着出行难这一共同问题,因为大多数城市人出行距离在5公里左右,汽车等大型交通工具反而更加低效,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是否能通过技术创新让城市出行更高效?”轻客TSINOVA 总裁杜磊说。
发现了需求,互联网自行车的创业者们便会在适宜骑行的春季开始行动。
骑记创始人黄尉祥为懒熊体育提供了这样的数据:国内自行车销售旺季集中在6月-10月间。而骑记App搜集的数据也显示,自3月开始,骑行活动量呈几十倍增长。
看上去,这既是行业规律,也是季节的自然规律。而对于新一代互联网自行车公司,这样的规律似乎又有些不一样。有人说过,互联网时代“快”意味着一切。这未必是一条黄金定律。然而,无法忽视的现实在于,速度和效率对于创业公司仍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2016年1月26日,春节前夕,一篇名为《折叠车银河,700Bike的天堂还是噩梦?》的文章,直指700Bike,对其能否按时发布新品发出质疑。
一时议论纷纷。争议在互联网自行车方面从未停止过,一方面它会让创业者担心,但同时也会刺激创业者更深的思考。
700Bike并未作出官方应答。不过,据了解,为赶制年前这批车,烤漆厂和组装厂负责银河的员工全部退掉过年火车票,改成更晚时间的机票。
为此,700Bike憋了一口气。其至今发布的4款产品中,唯一做到现货发售的就是银河。其余在去年7月19日发布的3款车中,后街于8月发货,美术馆、百花则是12月预定、今年1月发货。
这样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700Bike上。据业内透露,原本野兽骑行的新车计划在4月发布,也开始提前到3月中旬,不得不更早曝光产品。
“我们之前做过很多事情都是要抢在别人之前的。”李刚对懒熊体育说。
野兽骑行此次发布的3款新车,目前还未正式发售。李刚透露,预计在今年4月底、5月中旬左右会批量发售。
某种程度上,这些互联网自行车品牌都有被“赶鸭子上架”的意味。
传统与互联网自行车:绕不过的供应链
发布新车背后不容忽视的还有一个重大环节——供应链。
与软件不同,硬件产品通常有着相对固定的生产周期。这也使供应链成为智能硬件品牌厂商一直绕不过去的核心因素。在智能硬件成风的近两年,“跳票”却屡屡出现。而从制造工艺角度,自行车作为机械制造,整车制造差不多需要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
一般情况下,传统自行车生产第一代产品,需要18-24个月才能实现量产。其中,4-5个月的研发时间,自主开发模具等再耗费6-9个月,最后测试和验证还需6个月调整时间。
这个周期,即使用互联网方式也很难缩短生产固定所需时间。更重要的是,国内几家互联网自行车都在各自的产品中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创新设计、自主研发,以及智能硬件部分,这又无疑会更加延长量产出货的时间。
黄尉祥认为,影响各家新品出产的还有一个因素,即“参与程度决定产品周期”。这也是ODM生产(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原始设计商)和OEM生产(Original Equipment/Entrusted Manufacture,俗称“贴牌”)的区别。
事实上,互联网的作用在于压缩沟通效率和简化流程,以及资本的加速。理论上,互联网速度再快,一款独立创新的产品,也要10-12个月。
针对这次的新品,各家也是“牟足了劲”。其中,张向东称银河折叠车花费“16个月已完成万台备货”;李刚称用小1年时间研发出3款新车,后续争取实现“20万年产的规模”;黄尉祥介绍说,这次新品QICYCLE R1用18个月完成研发和生产,先期试水400台发布众筹,后续还有备货,但具体数量不便透露。
“一定满足用户订单量,”家信科技新品则用12个月左右时间研发,除了预售的100台,尹响林暂未对懒熊体育透露备货情况。
由于四家公司产品并非同一类型自行车,且各有自主创新的设计和制造,单纯对比工期意义不大,关键还是要看产品性能和产能。
其中,野兽骑行提出的“20万年产”的未来规划,能否达到,需要李刚与野兽骑行用实际行动去回答。
“要很麻烦的工序,效率非常低,产量受限;后期调车,服务技师要痛苦死。”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供应链说。
这又涉及到供应链中代工厂环节,这也十分复杂。所选代工厂的生产水平、生产能力以及是否将该品牌产品线放置优先级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将严重影响新品的产量和出货时间。
野兽骑行称其供应链为“在惠州的自建工厂”,“20人左右”规模。2015年8月左右,其合伙人团队由3人变为5人,加入原自行车品牌UCC总经理吴亚谋和UCC生产端负责人李世勤,帮助完善生产和渠道。
▲3月10日,徐小平参加野兽骑行发布会。
700Bike这边,郭晶晶介绍,银河拥有一家折叠车业内知名代工厂,“专供精品生产线”,但为了保护专利和技术,暂不便透露具体名字。虽然他强调“在供应链方面,各家都没什么秘密”,但他目前还是拒绝透露这家代工厂规模和产能情况。另外,郭晶晶此前为知名折叠车品牌大行的中国市场部总监。
骑记则依托小米强大的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据黄尉祥介绍,是“全产业覆盖”,即与市面上知名自行车零部件品牌厂商均有合作,而台湾制造商排名前五的永棋车业是其主要代工厂。他还表示骑记自行车的合伙人中有两位分别来自捷安特和大行,一人负责前出供应链,一位负责研发和量产制造,均有超过10年行业背景。同时,整个团队50名左右员工,分别负责软件、硬件、渠道、运营等;目前还在招聘销售和售后服务部分人员。
与野兽骑行新品相同,QICYCLE RI也采取碳纤材质。或许,他们也将面对供应链方面的严峻考验。
家信科技本次推出的第二款产品Passion ONE,较第一款Begin ONE节省6个月研发时间(第一款18个月)。尹响林解释,技术的积累和熟练度的磨合,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约生产时间。家信目前的代工厂有3、4家左右,包括设计和组装。此外,他透露,半年内,他们还将推出Begin ONE的升级版。
艰难开拓之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行车
供应链生产作为生存之本,各家互联网自行车公司呈现各自为战的局面,尽施所长牢牢抓住自己的核心资源。然而,放置大环境来看,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几个突出的互联网自行车品牌却又不约而同采取抱团趋势。
“其实我们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共同把市场做起来、做大,各自把产品做好,形成互补的关系,也可以给用户更多选择。”黄尉祥称当下的自行车市场不存在拥有竞争关系的环境,还处在教育市场的阶段。
竞争也意味着“合作”。这次3月的扎堆亮相,就可以理解为彼此间的相互借势,这一猜测随后也得到各家的认同。互联网自行车与智能手机不同,在国内仍未实现成熟市场,“集体曝光”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大众的关注。
当下的现实是,中国虽然是自行车大国,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但一直局限于代步工具;其运动属性的商业价值尚未被充分开发。尤其是长久以来,在大陆匮乏优质运动自行车品牌的情况下,国内自行车的江山几乎都被台湾和国外山地车品牌占据。
有一些数据也可以佐证。据《中国自行车行业2014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
2014年中国自行车市场整车总产量为8305万辆,其中国内销售数量近3000万辆;其中生产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634.3亿元。
加上配件及骑行活动消费,可达千亿规模。
目前整车市场,十强企业完成的主营业务收入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34.5%;品牌相对分散,无垄断市场,新品牌仍有机会。
2014年底自行车全国保有量3.9亿辆,全国自行车交易总量约1.5亿辆次。
2013年中国运动自行车占有率是225人/台年;而海外市场,日本是32人/台年,美国是25人/台年,荷兰是1人/台年。
黄尉祥也提供市场调研数据:海外自行车市场中,公路车占比70%左右,而中国不到10%;国内80%以上市场被捷安特、美利达等山地车占领。
将法国巴黎调研公司NPD的报告与2015中国运动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对比:2014年,国际上,整车+零配件+骑行装备的市场规模在2525亿元;国内880亿元,运动自行车相关市场规模为150亿元。国际自行车年销量1.33亿辆,国内运动自行车年销量只有550万辆。国内目前骑行人口有1900万人,仅占全国人口1.4%;而这个比例在美国是6%。
自行车运动市场是全球运动用品中最大的单一市场,总金额占到全球运动市场的12.5%。其市场潜力不可小觑。如此情况下,国内新兴互联网自行车品牌,几乎都肩负“开疆拓土”之担,需要共同努力,先行培育市场。
同时,被这些公司瞄准的机遇,来自两大方向——出行与运动。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交通问题日益严峻,环境问题步步紧逼,作为“最后5公里”代步的优质解决办法,自行车势必迎来一场复兴。另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运动产业崛起,在不久的将来,骑行也会成为大众运动方式之一。
“骑行,作为继健身、跑步外第三大运动市场,有着巨大潜力。但目前还不是骑行运动爆发的时机,我们相信这个时间在3年左右。”美骑网创始人周福源对懒熊体育说。
作为中国骑行领域第一垂直门户,创立14年来,美骑网对行业有着深入观察和长期积累。他们调研发现,2013-2015年,国内运动自行车年增长率达28%-35%;2015年全年,运动自行车销量占比12.5%,其中,骑行人口的运动自行车年更新频率为28%。由此,据美骑估测,2020年,国内自行车行业规模将达到3500亿,运动自行车销售额将占900亿,销售数量1600万,至2025年,中国骑行人口将超过6%。
关注到自行车市场前景的,不止这些互联网创业公司。
2014年下半年开始,百度、乐视、小米也纷纷瞄准该领域开始布局。2014年11月20日,百度发布DuBike智能自行车。2015年8月11日,乐视联合飞鸽发布旗下三款智能自行车。
相关领域,2015年4月小米参与纳恩博A轮8000万美元融资,后者同时宣布将平衡车的鼻祖Segway收入旗下。同年,10月19日,小米宣布推出“九号平衡车”。此前,2014 年 9 月,小米和顺为共同投资骑记,骑记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另外,顺为还在2015年初投资了云马自行车。
“我摸车几十年,对它再熟悉不过,一打眼就知道一辆车的好坏;自行车本身是有其工艺美学的,有些大公司造那车,还能称作自行车吗?”前职业运动员、现德国FOCUS代理商朱政军对懒熊体育说。
这样的声音来自于职业玩家,也在骑行爱好者群体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有位骑行十余年的爱好者这样表达这种心情,“有些好奇,更多的却是不信任”;“这些没做过自行车的公司,真以为加块码表就叫智能自行车了?”
这位资深骑行爱好者告诉懒熊体育,骑行圈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毕竟,骑行运动至关重要的还有安全问题。
在国内当下还不成熟的自行车市场上,造价不菲的新品牌整车想要打开市场,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李刚甚至这样感叹,大公司的介入、资本注入兴奋剂,“加上张向东这样的名人效应”,“吸引了太多眼光”,原本留给创业公司的成长时间被大大压缩。
他认为当下就像“混沌的春秋战国时期”,骑行的风口期还未到。
“等到2018年会用产品让他们都闭嘴!”李刚说。
这种压力同样出现在张向东、黄尉祥和尹响林身上。所以,张向东一再强调700Bike做的不是“智能自行车”而是“城市自行车”。四家互联网创业公司,都在忘掉各自的互联网身份,积极向传统自行车学习。他们共同声称,“我们的产品,要保证即使拿掉智能部分,仍是优质的自行车。”
此外,尽管拿到大额融资,这些互联网创业公司们仍不约而同采取“低价策略”。通过性价比优势打开市场、赢得用户。在700Bike和野兽骑行的新车发布会上,我们都看到他们通过各项配置参数,与国外相似款比价。
其中,700Bike的银河系列标配版多功能城市折叠车银河售价3599元,高配版运动型城市折叠车银河PRO售价7899元。野兽本次推出的山地车MUSTANG、公路车LEOPARD和其进阶版产品LEOPARDPro三款,售价分别为3999元、7999元和14999元。QICYCLE公路自行车售价19999,创小米生态链产品单价最高纪录。即使如此,黄尉祥仍认为从配置角度讲,具备高性价比。
黄尉祥引用小米副总裁兼生态链负责人刘德的话来解释:“货卖实价、货卖识家。”他还表示,自行车与手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大规模制造,价格空间很小,“开模都在百万级”。
除此之外,提前将新车提供给骑行玩家测评,也是各家赢取用户、提升产品专业度的一种方式。700Bike透露,产品发布前已邀请50名资深骑手测试。骑记也在众筹前,先行在台北、广州和厦门发布三场试骑活动,每场七八十人规模,同时邀请包括专业运动员在内的十余人进行专业测试。
目前,国内互联网创业公司做整车的有700Bike、野兽骑行、骑记、家信,还有基本概念BiCi、云马、轻客、曲奇单车等,全部拿到融资。每家都在以不同的定位,寻求各自的目标用户,差异化路径发展。
700Bike的城市自行车理念无需再提。李刚则表示野兽骑行不会涉及代步方向,只会做公路车、山地车和运动车。
“李刚的竞争对手不是骑记、也不是700Bike;而是烈风、捷安特这种,虽然是巨头,但思维方式还在上代。我和李刚都认为野兽不会碰通勤的,周一到周五可能用不着,但周末去郊区骑行,要骑野兽。”创新工场投资经理孙培麟这样说。野兽骑行A轮融资由创新工场领投。
而骑记则打算切入泛骑行市场,他们对自己的定位是“专注于两轮交通工具领域的智能硬件公司”。黄尉祥认为,自行车运动领域市场大概只有一两百万,而城市出行则无穷大。他拿到一份市场调研数据,80%的城市通勤没有好的产品。由此,他认为这个市场还有更大的商业价值未被开发。目前试水市场的首款产品QICYCLE R1,先行针对已有公路自行车,仍需升级换代的高端骑行爱好者。
万里长征第一步:先获取用户
新品发布后,短期市场会迅速产生一个反馈。虽然,这些反馈不能用来衡量产品的全部实力。但对于新品牌来讲,这毕竟是获取用户的关键时刻,相信这也是各家着力打造发布会的原因之一(创业公司的广告预算毕竟有限,发布会成本就在百万量级)。但这也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发布、量产之后,销售、售后服务、活动、数据,路还长着。
据700Bike方面提供信息,银河第一天正式开售就接收到来自携程100万元商业合作订单,预订300多辆银河折叠车。此外,零售发布的前几天,官网和“一条”微信公号(银河首发平台)每天都有几百辆的增长幅度。
“这种面向中产或注重品质用户的平台,比天猫更能说明真实情况。因为天猫市场更适合2000元以下的品类。”700Bike一名员工表示。他介绍道,700Bike官网的零售销量是天猫的五倍以上,此外还有其他十几个跨界电商合作平台,如有货、良仓、寺库等。
“具体销售数据会在今年下一个正式发布会公布;这次发布会更想告诉大家,700Bike已完成城市自行车产品全线布局。”同时,这位员工补充,线下渠道会在这次银河发布会后陆续启动。至于海外市场,张向东在媒体沟通会上称”正在开拓“,但具体布局未透露。
谈及此前四款车的售后情况,700Bike方面称,”在2015年6月1日发起“盲订”后,10天预订出2万多台,基本上不到10%退单,其他都下单了“。售后服务方面,他们从3方面考虑:产品上,设计防盗、不掉链子、免维修、防扎胎;组装上,整车90%顺丰发货到家,用户装上脚蹬和把立即可,此外可通过400电话、安装手册和教程视频辅助;售后上,一线城市已实现上门维修,重点城市也有维修点合作提供售后。
截止3月27日,野兽骑行在京东众筹已筹得11198390元,是目标金额的1120%。此外,在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2小时即达成目标,2天55万美金。李刚激动地发朋友圈:“0刷单,败给老外的购买力!跟Shimano补下电子变速UT Di2的订单去!”
销售渠道方面,野兽采取“线下走量线上挣钱”的方式,线下让利给渠道,目前有500家合作车店,没有直营,覆盖一二三线城市。线上在京东和淘宝销售,组装方面只需装前轮;且提供车架终身包换、一次免费保养、7天无理由退货、30天只换不修、整车免调试包装等售后服务。李刚表示,未来线上比例会提高,达到20%-30%;同时会持续开拓海外市场。
在小米众筹发布新品的骑记,面临的最大障碍则是支付问题。众所周知,支付宝有5000元的转账限制,而QICYCLE R1近2万元的单价,创众筹之最,也提出了新的难题。
“我们目前还缺乏销售和客服人员,所以全公司上下都直接上,挨个打电话和用户沟通。”采访时,骑记市场负责人邓小松向懒熊体育展示了其在微信上和用户沟通记录。
骑记目前还主要依托小米的销售渠道,未来也会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且注重打造台湾和海外市场。
▲骑记新车发布,采取线上众筹+线下试骑相结合的形式,3月22日登陆小米众筹的QiCYCLE R1创最高单价记录。
销售和售后服务还只是做好自行车的基本功,如何扩大市场,推动骑行运动也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重要功课。
“国人的骑行运动需求还没有被激发,”李刚这样评价当下的骑行运动市场,他希望抓住25-35岁的年轻人,“等到2020年,会是骑行升级爆发的年代”。
为获得这些年轻人的喜爱,野兽骑行还花重金举办活动。他们将投资2000万打造100场类似马拉松的”200K“骑行比赛,解决目前自行车活动赛事偏少、偏职业的问题。通过嘉年华、竞技赛、骑游、极限赛、线上区域PK赛等方式,野兽打算深入推动骑行运动和骑行文化。
李刚将这部分投入称作“做品牌”,通过专业化、泛民众和影响力,打造线上线下赛事,推动更多参与、更多传播。
骑行活动和自行车赛事也是黄尉祥正在考虑的事情。只是,刚刚推出第一款新车,骑记的战略还需要一步步实现。
遥相呼应的是,700Bike在发布会当日宣布,已联合携程推动面向全球的城市“慢旅行”计划。一方面,700Bike将与携程共同开发适合慢旅行的新品线路;另一方面,携程也将开发一系列与旅行相关的周边产品,前文提到的携程定制版银河折叠车即是如此。
接下来,700Bike还将陆续与蚂蜂窝、滴滴巴士、万科地产等,共同推行城市高效通勤、社区周边生活、4+2旅行、蛙跳旅行等多种城市出行解决方案,为自行车链接城市生活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
此前,700Bike还每年举办复古骑行、固齿公开赛、城市夜骑等活动。张向东一直强调“700Bike不仅是自行车公司,还是生活方式品牌”,并多次将700Bike与无印良品(MUJI)联系在一起。虽然他一直不愿透露未来的战略规划,但可见的是,700Bike周边商城已在今年2月24日低调上线。其在时差空间咖啡馆的生活馆和上海的快闪店,都作为线下展示和文化活动聚集地。
骑行周边,被猜测为这些互联网创业公司未来的商业模式之一。对于这些目前还主要依靠投资烧钱造车的公司来讲,所有对商业模式的判断都还只是猜测,未来的战略规划都未可知。但懒熊体育认为,大数据是其中可以基本确定的方向。
高性价比的整车产品和智能硬件配置,都是他们获取用户及其背后骑行数据的重要保障。而更多的骑行活动,则是推动这一数据不断累积的一种方式。这一切都在逐渐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
从野兽骑行公司的发展轨迹和产品布局来看,这一思路也可以得到印证。野兽骑行App作为骑行社区,为用户提供数据记录、骑行教练、俱乐部、地图、游戏化竞技等功能,累积会员80万,累积骑行800万公里。SpeedForce智能中控、码表自动收集分析十余项骑行数据、实时导航、与社区联通。李刚还透露,野兽骑行正与全球知名自行车品牌洽谈合作意向,在2016年将野兽中控系统整合进其产品线。
曲奇单车也是类似路径,先是上线App,随后智能码表Pozibe众筹上线,获得千万融资后开始研发整车。
比野兽更早的骑行App则是骑记,2014年底加入小米生态链前,即积累50多万数据,至今注册用户过百万,累计骑行轨迹6500万公里,跨50多个国家。
此外,2015年1月,基本概念BiCi对骑行App“行者”的全资收购,也可以作为佐证。
“数据肯定是必要的,至于每家用数据来做什么,暂时还不好说。但相信都要解决如下问题:去哪骑、怎么骑、骑什么、和谁骑,这是用户需求;也是我们在做的。”周福源对懒熊体育说。
或许,周福源的这句话,也会成为整个互联网自行车行业需要解决与尝试的方向。
懒熊体育记者_赵姝焱
·END·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