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9月,在天安门向西直行18公里的北京石景山东麓,北洋政府掌权者段祺瑞派人建立了“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
这个当年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毫不起眼的炼厂,就是日后的首钢。
2005年2月,走过86年、已经成为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的首钢集团迎来了厂史的转折点。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首钢的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在话题讨论的风口浪尖上。最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首钢搬迁曹妃甸的方案。从2005年开始,首钢将完成中国工业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搬迁。石景山脚下这片面积将近9平方公里的厂区,慢慢地由喧闹走向寂静。
不过,2016年年初,一则“北京冬奥组委落户首钢老厂区”的消息,又将这个即将百岁的老钢铁厂重新带回人们的视线。
借奥运东风,园区改造加速
沿长安街,一路向西,走到路的尽头,就来到了首钢老厂区的所在地。
原来对着街道而建的厂东门已经拆除,分离内外的界墙也所剩无几。曾经忙碌轰鸣的车间、炼钢高炉、冷却塔此时静默地矗立在厂区内,废弃的火车头和铁轨还保持着待命出发的姿势,但锈迹斑斑出卖了这一切。钢铁时期用于循环冷却高炉水的群明湖缺少阳光和绿树的陪衬而略显萧索,与湖边斑驳的牌坊相对无言。
园区最新的气息,来自工地四周那些写着“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等标语的宣传围板。
首钢集团园区开发部工作人员张扬对懒熊体育记者介绍说,在2015年7月31日北京-张家口联合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首钢意识到这是一个园区改造中的好机会。于是,集团立即组织申报材料,争取让奥组委落户首钢。9月份,申报材料递交北京市政府。两个月后,奥组委落户首钢西十筒仓片区的提议获得全票通过。
▲冬奥组委会的落户让首钢老工业区重新引来关注。(摄影:王怡)
首钢工业园区的改造计划启动已久。2010年,首钢在这里规划了“五区两带”,即工业主题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区、总部经济区、综合配套区、城市公共活动休闲带和滨河综合休闲带。
其中,西十筒仓成为首钢第一个开发改造项目。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政府各出资2500万,用于工业遗存项目改造。经过几年的改造,项目初具形态,恰逢又赶上了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
“当时改造筒仓项目也是想吸引文化创意,体育、设计等相关产业,改造也是本着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理念做的,改造还是依据原有的设备和建筑,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加改造,我想这也刚好跟国家奥委会和中央政府节俭办奥的理念相一致吧。”张扬分析了西十筒仓能成为奥组委办公地的原因。
从地理位置来看,本次的奥组委办公地址充分考虑了2022年北京冬奥的独特性。因为北京联合张家口举办冬奥会,所以取两个赛区之间一个折中的位置会更加方面沟通和协调。从北京西边的首钢园经过西五环、西六环往北去延庆或是张家口,都比市区内部更为便捷。而且,此处距离冬奥会赛事场地——五棵松体育馆距离很近。
筒仓料仓变身现代办公空间
张扬站在改造区的料仓五层描述着改造完成后的景象:充满现代设计感的筒仓和玻璃包裹的空中走廊矗立园区北侧;地面上整齐干净的人行道穿过宽敞的草坪和茂盛的行道树;远眺周围,阜石路上车来车往,葱茏的山岭绵延天际。“多美啊!”张扬感叹。
西十筒仓位于首钢园区北部,紧邻阜石路。整个项目规划占地约13公顷,原为首钢炼铁原料区,拥有筒仓、料仓以及空中输送通廊、转运站、空压机房、泵房等工业遗迹。
筒仓原本作为储存原材料的工业建筑,是炼钢、炼铁流程的第一步。而在园区整体改造的过程中,西十筒仓也走在了前面。
走在筒仓旁边,才意识到这些圆柱形、尖顶的建筑是如此高大。30多米高的建筑外墙上凿出大小不同圆形孔洞,内壁被涂成红色和黄色。玻璃材质的观光电梯被安置在建筑两侧,想必冬奥组委入驻后,这里会是一片繁忙。
据张扬介绍,用于奥组委办公的包括六个筒仓、三个转运站,联合泵房以及返矿仓等。其中筒仓为两两一对。改造后的6座筒仓,总建筑面积近26000平方米。每个筒仓都有六层空间,层高约4.5米,每层380平方米,大概能容纳22个人办公。六个筒仓合计能容纳700人同时办公。
三个不同国家的设计公司负责筒仓的设计改造,分别为清华大学的华清安地、一家英国公司以及一家比利时公司。由于筒仓的圆柱外形,内部的办公场所就形成了圆形的空间结构,打破了传统办公格局。整体设计风格较为统一,不过各个筒仓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设计。例如1号筒仓内部保留了四分之一筒壁;4号筒仓新的钢结构与原筒仓内壁脱开,可以从内部看到原筒仓宽大的空间布局和工业尺度;6号筒仓从入口到室内,全部采用圆形设计元素。此外,1号筒仓地下一层设计为工业遗产展厅,为来客展示脚下土地的历史变迁。
▲冬奥会对于首钢的整体改造将起到一个点火的作用。(摄影:王怡)
在六个筒仓的顶部,首钢还规划了集休闲娱乐、会议和新闻发布会功能于一体的大通廊。
西十筒仓斜对面的料仓也是办公区改造重点。据张扬介绍,高达40米的五层料仓正在被改造为空间多样的LOFT创意办公场所。
来到料仓五层,施工中的工厂空间纵深感很强,挑高达12米左右。采访当天,北京天气阴沉。但料仓的大开间设计、落地玻璃外墙都让这里显得明亮宽敞。料仓的平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具备办公、会议、展览展示、配套商业等功能。从料仓效果图来看,改造后的料仓会是整体冷色调、开阔空间、多层次的办公场所。
园区还会加快基础设施的改造,同时也会考虑开发一些室内溜冰场和滑雪场,利用奥运的影响力促进园区的项目升级。
据介绍,园区的改造设计中融入很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改造后的办公区将运用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纤照明、无负压供水系统、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等先进节能新技术。整个园区的绿化比例也非常高。
学习伦敦东区,奥运效应不可小觑
改造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虽然距离2022年的冬奥会还有6年时间,但是工程浩大的改造也容不得半点懈怠。首钢园区开发部承担着运营园区改造和经营的任务。奥组委进驻后,会每年给首钢付一定的租金。
据冬奥组委会宣传部副部长徐济成介绍,奥组委工作人员将分批入驻西十筒仓,预计先期入驻100-200人左右。
在徐济成看来,冬奥会对于首钢的整体改造将起到一个点火的作用,“6年之后,整个首钢园区能改造四分之一就不错了,我也相信,整个园区肯定会吸引体育公司以及体育产业的进驻,2019年男篮世界杯的组委会也考虑放在这里。”
借助冬奥会燃起的星星之火是否能够达到燎原之势,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对中国体育产业而言,石景山下的这片土地似乎不容忽视。2016年2月,姚明牵头的中职联公司在石景山工商局完成注册;在此之前,拥有欧洲篮球冠军联赛版权的华录体育也落户石景山。
北京不乏老工业区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案例,798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里原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由东德的技术、专家和设备生产线打造而成。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逐渐将这片厂区改造成了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
将工业区改造成奥运组委会的办公地,这在中国还是头一遭。不过,国际上已经有了可以借鉴的案例。伦敦东区的奥运改造就是典型。
▲2012年奥运会让东伦敦重焕光彩。
与西伦敦五光十色的西区剧院和名品汇聚的牛津街相比,东伦敦显得破败寒酸。这片发起于19世纪泰晤士河沿岸航运业火热时期的地区,随着新型交通方式和技术的出现而没落。20世纪下半叶,伦敦东区的码头陆续倒闭,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成为柯南·道尔笔下罪犯横行、凶案频发的地区,名噪一时的“开膛手”杰克也源自这里。
历史总是如此予取予夺,机会常有,就看身处时代变迁中的人能不能抓住。
对伦敦东区来说,这个机会就是2012年奥运会。时任英国首相的托尼·布莱尔早早作出承诺,如果奥运会在伦敦举办,将在东区兴建一个“新伦敦”。
奥运工程给曾经满目荒芜的东区带来了高覆盖的绿地,修复了曾经被重度污染的土壤。工程建设为失业人口带来了就业机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补全了这里曾经缺失的大型购物中心、经济适用房和交通枢纽,丰富的体育设施和场所更是让为当地人的生活添加了新的维度。更重要的是,奥运会后,投资也纷纷涌向东区,商铺、住宅、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东区一举甩掉“贫困区”的帽子。
长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许才是奥运会给举办地最好的馈赠。显然,这样的“奥运效应”也是首钢所期待的。
懒熊体育记者 滕海蛟、王怡、赵姝焱
·END·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