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的支持者们可以骄傲地站起来了。
他们赢了。
卡佩尼克用在NFL比赛前奏国歌仪式中下跪的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这让他获得了超越任何其他四分卫——无论现役还是退役——所能想象的巨大能量。
最近,耐克公司邀请卡佩尼克作为代言人的广告引发了很大争议。对此,卡佩尼克称耐克的新广告强调的是一种抽象的理想,而不是具体的运动成就。“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不明白的是,把梦想称之为‘疯狂’并不是一种侮辱。这是一种称赞。”卡佩尼克说。
理智而敏锐的人们听到了他的声音,哪怕他保持沉默。
这其中就包括一位以心直口快著称的名人。
“关于卡佩尼克这事,首先:他从来没有谈论过它。他放任美国总统以及所有那些电视、电台里的人曲解他的本意。”查尔斯·巴克利(Charles Barkley)在接受《The Arizona Republic》报社的电话采访中说。
巴克利也许比任何人都清楚,在一则尖锐的耐克广告中出镜、被误解而身处舆论漩涡中央是什么感受。
距离他在耐克广告中说出那句著名的广告语“我不是个道德模范”,已经25年了。
那是一段30秒的黑白广告短片。短片视觉冲击力十足,令人在观看时感觉像是脸上挨了拳头。
“我不是个道德模范。”广告中巴克利说。“别人付我薪水可不是为了让我当一名道德模范。他们付我薪水是为了让我肆虐球场。家长们才应该是道德模范。不能因为我在球场大力灌筐,就意味着要我去教育你们的孩子。”
当时各大媒体评论员都批评巴克利试图逃避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但巴克利从来都不是那样的人。
他说,他之所以带着这样的广告创意找到耐克,是因为他看到太多年轻的黑人男孩想要成为NBA球员了。他更希望他们的梦想是成为教授、工程师或医生。
“我真的只是想要引发讨论。”他说。
但人们并没有倾听他的想法。
回想1993年,巴克利说:“那段日子过得很艰难。因为,你知道,那些傻瓜每天都在电视上讨论你的话是什么意思,你到底想要说什么。而让我度过难关的是……家长们喜欢那支广告片。”
他认为今天发生的事与他当年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与卡佩尼克相似的是,人们已经失去了对全局的洞察力。”他说。
卡佩尼克还没有公开发声。《The Arizona Republic》报社向他的律师马克·杰拉格斯(Mark Geragos)发送了邮件并拨打了电话,但没有收到回复。这可能是因为他与NFL之间正在进行的官司阻止他向外界发声。
但卡佩尼克用他的行动,以及耐克的赞助,表达了他的态度。
据卡佩尼克的个人网站kaepernick7.com宣称,卡佩尼克已经向慈善组织捐出了100万美元善款。他为城市中想打棒球的孩子们捐款。他为曾经无家可归的母亲们捐赠公寓。他向低收入者捐款,好让他们有钱理发,有钱买套正装去面试工作。
他还发起了一项名为“了解你的权利(Know Your Rights)”的活动,教育孩子们他们有权自由、健康、聪明、安全、被爱、勇敢、活着、被信任和受教育。
他们还讨论警察暴行,已经应该如何安全地与警方沟通。
这不就是一切的原因吗?确保黑人不会因为偷雪茄、卖香烟或在公园睡觉而被杀。
在挑起这场大争论后,卡佩尼克和他的支持者们意识到,经济和社会的力量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维多利亚·杰克逊(Victoria Jackson)最近为《华盛顿邮报》撰写了一篇专栏文章:《耐克赞助科林·卡佩尼克表明,运动员拥有的能量比他们自己意识到的还要多》。
在上周五的电话采访中,杰克逊教授对《The Arizona Republic》报社表示,她看到有报道称,耐克与卡佩尼克在赞助合同中约定,耐克公司“直接向卡佩尼克的‘了解你的权利’慈善活动捐款”。她说:“这让我很兴奋,因为我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这意味着这背后有实质内容。”
“我想强调并庆祝一下。”她随后说道。
杰克逊说,耐克与卡佩尼克的关系表明,运动员可以“将商业赞助行为看作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她说:“你可以不仅仅是拿钱、拿装备,然后专注于训练。如果你对某件事充满热情,你可以与赞助商一起创造出真正有影响力的东西。同时,赞助商也乐于如此,因为他们也担负着影响社会的使命。这是个共赢的事。”
而卡佩尼克和他的支持者们就赢了。
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他的鼓舞。运动员们可以直接运用他们的影响力,通过媒体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在那些需要资金、志愿者和关注度的社会公益项目上。
无论是否与国旗和军队有关,是时候让“国歌门”的争论成为过去式了。事情的关键不在于此。
理智且敏锐的人们清楚这一点。
那些以直率著称的人也是如此。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他并不赞同耐克和卡佩尼克的作为。巴克利和很多其他人指责特朗普在过去两年里煽动了这场争论。
但特朗普也说,“这就是美国这个国家的意义所在。你有去做别人认为你不该做的事的自由。”
每个人都可以骄傲地站起来了。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完成。
延展阅读: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编译自《USA Today》,原文作者为Greg Mo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