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世界杯、亚运会……2018年是一个传统的体育大年。继去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四次提及开展体育工作:
1.全民健身广泛开展,体育健儿勇创佳绩;
2. 深入推进教育、文化、体育等改革,充分释放社会领域巨大发展潜力;
3.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4. 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
可以看出,体育产业首次进入国家经济总体布局,明确了体育产业与智能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方向。它也被国家发改委明确定义为经济发展的“新风口”,预计“今年底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1%,体育消费将近1万亿,体育产业机构数量增长超过20%,吸纳就业人数超过440万。”
现在,2018年过去大半,国家政策正在如何驱动体育产业发展?未来又有哪些举动值得关注?
体育科学化,从全民健身到全民科学健身
7月底,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全民健身指南》,这是官方首次面向大众推出权威的运动建议。8月,国家体育总局又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向全社会发布“科学健身18法”,普及科学健身小妙招。
▲体育总局发布“全民健身指南”,提倡科学健身
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王均认为,体育科学化是全民健身热潮之后的必然趋势。
他对懒熊体育提及,早在1986年,当时还被称为“国家体委”的国家体育总局就在体育改革的相关政策里提到了体育发展要以“社会化”、“科学化”为两翼。由于当时的民间力量尚薄弱,社会化的第一步是将学生体育交给教育部、农民体育交给农民体协、民族体育到了民委,妇女体育放在了妇联,通过各个归口来办理体育,不再是体委包揽;第二步是要发动民间力量办体育。
▲健身需要科学指导
在体育科学化方面,过去从体育器材的科技进步为主,发展到现在,自然地延伸到了健身需要科学指导这个层面。
“不仅是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同样需要加强它的科学性。就像现在的马拉松热,一年国家有上千场举办,很多人受这股热潮参与热情很高,但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因此造成了伤病。这种状况正需要引导科学的参与方式,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让体育参与从表面繁荣变成真正的繁荣。”王均说。
在他看来, 推动运动康复也是体育科学化的方向,一是体育界在推动医师协会开出“运动处方”;二是通过运动康复机构用科学训练的手段帮助体育爱好者恢复身体技能、避免伤病,效果都非常好。
在8月10日的2018中美体育论坛上,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则表示,现阶段,体育产业与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在一起,意义重大。“在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需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由此,“全民科学健身”的提出,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说也蕴含商机。
▲冰雪运动装备是一个好商机
“参加体育运动需要专业防护,包括运动鞋、运动衣等,特别是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装备,现在冰雪运动装备95%以上都是进口的,如果不能研发生产出性价比高的用品,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就会有困难。”刘扶民说,“我们要以建设服务为基础,以运动休闲为引领,以精彩表演为核心,以技能培训为支撑,大力发展我国体育服务业,同时对科技创新,推动体育用品制造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从体育运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冷与热,体育产业的现在与未来
根据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在8月2日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体育产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结构也不断优化,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健身休闲产业和竞赛表演业增速均超过20%。
▲体育产业被视为经济发展新风口
刘扶民表示,“体育产业是经济转型的新动能”。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行业增速都有所放缓的当下,我国经济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纵观世界,体育产业承载的正是一个这样的功能。
“全球体育产业占全球GDP比重约为1.8%,其中美国的比重约为2.85%,在我国过去1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一直高于GDP增速。2014年到2016年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速达26.6%,接近同期GDP增速4倍。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9万亿,占GDP比重为0.9%,按照发达国家一般水平来比,未来我国体育产业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且体育产业链比较长,辐射广、关联度高,对制造业、服务业都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在我国经济的新常态下体育产业将真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刘扶民在8月10日的论坛上说。
目前,资本对于体育产业相比过去两年更为冷静,王钧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体育产业的周期长、见效慢,投资界自身对体育本身不够了解,没有找到好的结合点,在短暂地高举高打、跑马圈地之后发现效果不佳,继而退出;另一方面在于,体育界,特别是竞技体育对自己的资源缺乏产业、市场方面的意识,没有把资源当成产业资源、做成产品和商品以及精品投放社会,与资本市场缺乏对接口。
▲王钧用富矿来形容目前的体育产业
王钧对懒熊体育表示,目前是体育的培育期,眼光长远,有战略观点的人会来在此时抢占这一待开发的富矿,进行扎实的长期投入;而前提是体育界要有市场意识,体育产业从业者需要像建房子一样将“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以及场地平整)做好,将资源转化成产品。
他认为,近年来体育产业有两大重要的政策利好:一是取消了体育竞赛审批,打破了没有垄断,为外界资本的进入提供了基础;二是推动协会的实体化改革,将协会从事业机制变成社团组织,打破了铁饭碗,生存发展的需要逼着各个协会在考虑资源如何变成产品、商品。
在放开的同时,市场也在被持续规范。由此,8月20日,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体育赛场行为的若干意见》《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境内开展体育活动管理办法》《体育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三大法规性文件,进一步监督、规范体育赛场行为与市场秩序,加快体育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体育产业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国家扶植多个体育产业项目,场馆设施是基础
今年7月,体育总局与中国工商银行等4家银行选出383个体育产业项目,获得各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审贷效率等方面给予的信贷支持,这包括冰上运动中心、康体运动中心、赛车场、特色运动小镇等诸多场馆型项目。
欧晓理在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体育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35个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和110个体育产业联系点单位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运动健康城市、体育小镇、体育综合体、体育公园和产业园区等平台建设加速推进。“体育产业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集聚区发展趋势日益凸显。”
对此,王钧认为,扶植体育产业相关的重点项目,是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职能的体现,这也一直列在体育总局工作日程上。
▲场馆建设是体育产业的基础
在体育产业中,场馆建设是其中的基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的体育活动、产业性项目都有场地设施的依托,”王钧说,过去他曾用“依托场馆、紧扣本体、全面发展、服务社会”来概括体育产业的工作思路,场馆是第一要义。没有场馆设施的保障,体育产业很难谈及大发展。他认为,要想产业发展,需要政府职能与市场力量的融合、聚力。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突破5千美元,体育消费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人民有钱有闲有意愿有能力去观赏体育比赛,参加体育锻炼。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千美元,但体育消费可挖掘的空间很大。
▲现阶段,民众有着观赛以及参赛双方面的需求
刘扶民则表示,现阶段,大众对体育消费有了新需求,这其中包括了健身服务需求、包括观赛以及参赛两个层面的对体育赛事需求、运动休闲的需求、体育培训需求、体育运动需求等多方面。针对这些需求,从体育本身出发,培育“体育+”、“+体育”的新业态,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相关产业的融合,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拓展产业门类,使体育产业形成良性发展。
据刘扶民在中美体育论坛上透露,从去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积极推动体育综合体建设,就是要为体育产业和其他领域提供一个融合发展平台。依托基础的不同,体育综合体分为大型体育场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运动营地、旅游景区以及工商业闲置空间,建设勾连的美丽乡村等 6类,相关部门希望由此打造出适应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延展阅读:
聚焦两会,懒熊体育关注现场的“体育行业之声”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