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3起融资的瑜珈是新风口?我们从这4个视角解读 | 产业专栏

2018-08-07观点吴晨飘

2018年以来,瑜珈行业诞生多起融资消息,且金额都很可观——每日瑜伽在年初获得6000万元A轮融资,5月,Wake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隐瑜伽则在7月拿到5000万元A轮融资。


乍看之下,瑜珈似乎成为一个小小的风口,这也和当下女性运动不断兴起有关。


但几位投资人告诉我,上半年这么多瑜珈融资项目更多是巧合,只是大家都到了该融资的时候。瑜珈依然只是大健身范畴下的一个垂直品类或者小行业,对于大部分基金而言,瑜珈并不是必选项目。而每当出手时,会更多考虑项目本身的横向延展性,比如获取更多优质女性用户,未来挖掘她们在零售业的消费潜力。


但不可否认,过去两三年,瑜珈行业一直处于新旧模式的交替磨合阶段。我们在这一阵小小的热潮背后,找到了几个视角去审视这个“小而火”的赛道。


首先,从行业整合的角度看,不同于健身赛道出现了几个领头羊、佼佼者,瑜珈行业依然维持了过去分散的局面。


这表现在——传统的连锁瑜珈馆品牌依然受到资本市场追捧,获得融资,新入局者中也尚未出现有压倒性优势的玩家,也没有大量被淘汰的项目。


这和瑜珈运动本身的特性有关联。瑜珈的天然属性是小团课、私教课,用户需要跟着老师练,这和健身房的许多用户自己练不同。这决定了全国瑜珈馆数量众多,达到4万多个。


而瑜珈习练并不需要过多占据空间的器械,一节课的学员人数也不宜过多,这意味着多数瑜珈馆不需要太大面积。小空间又决定了选址的高度灵活性——社区、写字楼、会所都能成为瑜珈馆的物业标的。而要从这些高度分散的小型线下终端截获流量,难度要比从大型健身房中截流大得多。


IMG_4428.jpg

▲瑜珈行业仍高度分散


这就像夫妻便利店难以一下子被颠覆一样,即便是传统的零售业态仍然充满活力。


因此,市面上能形成一定规模的瑜珈项目都是资本的潜在考察对象。当行业还没有出现大品牌时,谁都有机会占据市场份额,甚至后来居上。


其次,我们从最近的瑜珈馆扩张趋势看,其分布走向正和新零售、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之风刮向二三线城市一致。


诞生于杭州的小黑裙瑜珈在2017年进驻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而隐瑜伽更是不走寻常路,她们的大本营就在长沙。


以下是三个瑜珈品牌在微信公众号中列举的门店分布情况:


瑜舍:北京34家;上海92家;杭州18家;贵阳12家;西安19家;

小黑裙:北京2家;上海7家;南京1家;无锡5家;苏州6家;杭州7家;长沙2家;深圳2家;

隐瑜伽:长沙18家;苏州2家;成都5家;郑州2家;上海2家;无锡4家;常州3家;合肥2家;南昌5家;武汉7家;株洲2家;重庆3家;杭州2家。



WechatIMG2043.png

▲隐瑜珈的分布几乎沿着长江中下游


可以看见,在一线城市入局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尤其是房租和获客成本),从二三线城市包围一线城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7月,阿里数据发布的《天猫城市新活力指数》显示,在最具消费活力的30座国内二三线城市中,南昌市民最爱运动,而他们最喜欢的运动就是瑜伽,其次是游泳、篮球。同样,金华最喜欢的运动依次是瑜伽、跑步、游泳。


与此同时,根基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二三线城市的比例不断提高,其中,二线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过去一年提升5个百分点到35%。和整体网民分布相比,消费主力军90后用户在二线城市的占比最高,达到36.1%,高于整体的33.6%。


这让一线城市在时尚、健康、运动领域开创的潮流,都有可能在二三线城市形成生活方式。


这种对瑜珈运动的认知和认可,节省了大量教育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这也给了不少体育创业项目以启示,不一定要从北上广起步,有着大众基础和消费能力的二线城市不啻为更有效率的选择。


第三,我们再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该用线上还是线下视角去看待瑜珈,即互联网思维还是实体服务业逻辑?


基于国内移动互联网大背景,瑜珈创业项目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类,线上以每日瑜伽和wake最为知名。在完成线上用户和流量积累后,二者都开始走向线下。


一年半年前,Wake完成了A轮融资。当时,Wake寄望于资本布局线下瑜伽馆,打通线上线下闭环。这是一次流量变现的商业化探索。


但线下服务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门道,初期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门槛要比线上运营高出许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在线上付费内容找到突破口的wake逐渐淡出了线下业务。


而长期能够依靠线上内容盈利的每日瑜珈并没有变现的压力,但依然准备大规模布局线下场馆。多年积累的用户群和用户数据能帮助每日瑜伽在选址、获客上建立优势,在场馆落地后,品牌效应和线上流量又能够为线下引流。


从线上到线下,投资人给出了一个更重要的逻辑。“生活方式还是线下的事,商业地产、写字楼都需要线下服务内容,”其中一位对我说,他在看生活方式时更多看新的线下服务业,即人对人的服务,比如剪发的升级。


懒熊体育曾举办过一次“燃知社”线下探访活动,桔子瑜伽创始人张文龙从《线下实体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做过介绍。


桔子瑜珈计划围绕妈妈和孩子的服务,未来3-5年打造1000家瑜伽店,在5-10年里打造数千家围绕妈妈和孩子的服务连锁店,包括减脂馆、孕产馆、儿童成长馆、医美馆等业态。实体服务业的天花板也可以很高。


总体而言,过去瑜珈行业的竞争集中在单一的线上或是线下流量获取。而现在以及未来,在线下大量终端的基础上,结合强大的线上能力,将成为最有力的壁垒。


第四,从实体服务业的角度衍伸,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瑜珈馆走出居民区,入驻了商场,从商业地产的维度去看,瑜珈是体验型服务的典型代表,也是优质的内容。


对于小区、写字楼而言,瑜珈馆是具有溢价空间和独特性的配套服务,能为楼盘带来关注度。


对于商场来说,入驻项目的引流作用是一大关键。而新型服务型和体验型的业态可以从其他零售业态中截流。也就是说,随着运动观念的普及,周末姐妹们相约看电影也许会被一起练瑜伽取代,平时喝奶车、吃甜品的费用也有可能被用于上一节瑜伽课。


PureYogaPacificPlace_AsanaRm_85_JonathonTang.jpg

▲瑜珈馆越来越受到商场欢迎


而瑜伽馆的客群正是商场最想争取的一群人——20到45岁,女性用户,拥有高消费能力。一般来说,用户做瑜伽的频次远高于逛商场的频次,每周1-2次的习练意味着这些优质用户更多踏进商场大门,她们一般在上完课后,会选择吃饭、购物。


而瑜珈馆进入商城的最大门槛在于成本,即相对小区而言高昂的房租。企业需要在成本和效率之间作出最有力的平衡。


相比餐饮、服饰等零售业态,瑜珈馆依然存在坪效低、利用低等缺陷,且人流相对较少,即使进入一线商圈,门店位置往往都在顶层或者角落。


当中国成为一个消费大国时,处于成长期的线下消费行业正是一片蓝海,即使没有站在风口,瑜珈也依然是一个好机会。


延展阅读:


隐瑜伽获5000万元A轮融资,如何在高端商场开300家瑜伽馆?| 创业熊


健身周边及衍生的多元创投机会,如何应对人群变化和提升服务?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 www.mao361.com


体育版权,BAT三国杀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