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时间7月15日晚20:30左右,78011个坐席再次一个不空的卢日尼基球场,开始为冠军喷出金色的礼花,事先安置好的烟火在球场外部和上空点燃,伴随着法国队捧着大力神杯在场内欢庆,这是本场比赛最后的高潮,也是32天64场比赛最后的狂欢。
8个半小时以前,我在电梯里碰见同团一位足球记者正背着包出发去球场,此时距他从圣彼得堡看完三四名决赛飞回莫斯科再奔回酒店,才过了半个小时,连饭都不吃就直奔卢日尼基。
“下午人会很多,我想先去感受一下没有人的体育场,毕竟最后一场了。”这位中年男子突然有些伤感地说,“4年后的下一届,我还不知道在哪呢。”
足球是很多人生命的一个刻度,衡量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变迁。相信这场大比分的决赛,会成为很多人记忆里俄罗斯世界杯的经典之一,成为属于2018年的刻度。乌龙、手球、点球、VAR、争议、离奇失误、冲进球场的球迷和一场雷阵雨,都让它拥有更多值得记忆的锚点。
在比赛开始前,球场和球迷广场周围走几步就能看到印着赛事时间和对阵的海报广告。场内,大部分球场装饰物都被换成了决赛配色,上面还写着FINAL2018。就连球员入场时位于球场正中心的世界杯logo旗帜也换了决赛配色,举着它和两国的圆形国旗进场的志愿者穿的衣服也比此前隆重得多。
本场比赛,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马可龙、克罗地亚女总统基塔罗维奇以及国际足联主席因梵蒂诺悉数到场。这样的“隆重”一定程度上导致入场安检更加严格。决赛现场,工作人员会用卷尺细致地测量球迷携带的双肩背包的尺寸,尽管同行的伙伴们在中午就互相提醒要轻装上阵,但还是有此前都能带入的双肩包需要寄存的情况发生。
说实话,在我今年现场看的11场世界杯比赛里,决赛的现场气氛可能最多只能排在中游,现场法国球迷来得并不多,最成规模、最显眼的仅有下半场法国球门后的一片,和对面克罗地亚连绵的红白格子还有不小差距。据我观察,在我所在的酒店,比赛当天早上在大堂办理入住的大约有80%是克罗地亚球迷。这个420万人口的小国,对世界杯决赛展现出了更大的热情。不过,克罗地亚人也远不如南美球迷“会玩儿”。一度有几个人浪开始翻滚,最后也没转过球场半圈。
▲这一侧球门后方是法国球迷比较集中的区域
当然,一旦进球,中立球迷也会激动地起身欢呼,一旦错失机会,也会集体不由自主地叫“啊”。但不论是欢呼、庆祝还是鼓励,都有一些短暂。在球场外部,真正能带动现场气氛的还是在哪都免不了刷存在感的巴西球迷。他们穿着标志性黄绿色球衣唱歌跳舞,制造着场外最高的分贝。
小罗欢乐地打着鼓意外出现在闭幕式表演上,是开场最大的高潮。除了进球和最后的颁奖仪式,另一个全场“兴奋”的时间出现在下半场开场几分钟后,突然有四个人冲上球场,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大概十个穿着绿色制服、狂奔追逐的安保人员。
现场所有人都在好奇场上发生了什么,所有人都举起了手机,拍下了比赛意外中断的这大约50秒时间。
在这一“事故”发生后的15分钟,现场安保人员数量开始悄悄地增加,好几队安保人员列队走到了看台前。毕竟,这事要是玩两次,俄罗斯恐怕在全世界颜面无存。
比赛这天莫斯科虽然天气预报说最高温只有27度,但异常闷热。酒店到午餐餐厅5分钟的路程让我大汗淋漓,换了身清凉一点的行头才出发去球场。2点赶着第一拨观众入场,本想每个展台都仔仔细细逛一遍,排队得到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小礼物,但在这闷热中走了一个半小时的我实在扛不住,提前去看台坐着休息。6点比赛开始,球场上方的乌云,让现场凉爽了不少,同时也感觉随时会有雨滴飘落。结果在颁奖典礼开始为亚军克罗地亚颁奖时,大雨很不给面子地来袭。
▲大雨中的颁奖典礼
不过这雨倒是让现场的热闹升了级,毕竟搭舞台、等几位领导人大概花了25分钟,在比赛最后就全场起立的球迷们,面对着迟迟不开始颁奖典礼的球场,陆陆续续都坐下了,气氛变得有些“凉凉”。大雨和颁奖典礼一起到来,好像让大家更兴奋了些。不过苦了坐在一楼看台的球迷们,没有遮挡物的他们已经有部分提前离场。也苦了几位颁奖的领导人,尤其是克罗地亚的女总统,热情地逐一拥抱所有球员,虽然后来有了伞,依然淋得不轻。
现场球迷给了获得金球奖的莫德里奇最大的掌声和欢呼,但拿着奖杯的“魔笛”依然一脸沮丧和难过,令人心疼。现场宣布凭借6球获得金靴奖的是英格兰前锋凯恩,这个并不让人意外的结果让球迷们嘘声一片。
随着烟火的燃尽,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正式地落幕了。两个小时后再经过卢日尼基,球场上方用英文和俄文打出了“法国冠军”。
▲比赛结束后卢日尼基体育场投射出法国国旗和“法国冠军”字样
经历了速度缓慢的退场,我们一行来到了距离球场四站地铁的一家中餐厅吃饭,这个可以容纳下仅百人的馆子,基本已经坐满——这并不让人意外,比赛时我所在的区域,大概70%都是中国人,其中还包括了演员吴京。这家川菜口味正宗的餐厅还能做烤串,邻桌人喝着啤酒就烤肉串,完全就像在国内一样。
西班牙和葡萄牙那场精采的小组赛,我遇到过在36个小时里飞行了六趟的中国球迷。在决赛前一天,我在地铁上遇到了一个提前一年花3.2万人民币买好决赛球票的北京人,作为德国球迷,他本来期望会在这里见证日耳曼战车的卫冕,即便德国已经出局半个月了,他依然一副恨不得捶头顿胸的样子。为了这次决赛,他跟公司请了四天假,一个人来到莫斯科。
不知道看完这场60年来进球最多的决赛之后,他心里会不会也深深地留下一道,生命的刻度。
延展阅读:
前线手记:俄罗斯人怎么把一场世界杯变成嘉年华?| B面世界杯
前线手记:俄“囧”与异乡的火锅、泡面、大盘鸡 | B面世界杯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