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反义词是什么?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之一,是写作同时变得越来越容易和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容易,是因为谁都是记者和评论员;越来越难,是因为谁在写作的时候都会抄袭一些和引用一些什么、或者看起来像在抄袭和引用什么。
就像懒熊的韩兄约我写的这头一篇文章,无论是写“人机大战”、“中超版权”还是“万达体育帝国”,我就是再努着脑汁,充其量也只能写出个把还算新颖的观点,其他的大部分都会至少看起来像抄袭和引用。
但咱是男人,既然人家看得起咱让咱写,总得写出点儿新东西啊?起码要假设自己有“慎重初战”的兵家智慧,来掩饰“一鸣惊人”的猥琐企图吧?
于是想起了一个冷门的题目:中国式摔跤。
我加入了一个由中国摔跤界各种泰斗组成的微信群,他们在国际式摔跤和中国式摔跤领域都有不俗的成就,任何一个人如果和一支足球队交手的话,都会只有唯一可能:倒在地上满地找牙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队伍。
他们热爱中国跤的理由很多——
主要的理由包括但不限于:它是中国武术和戏曲的源头,它是相扑、柔道和空手道的祖宗;次要的理由包括但不限于: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都是热门话题,总书记多次表示过他对中国跤的了解和喜爱。
群里热议的话题很多,比如让中国跤重返全运会、打造观赏性强的国际比赛(现在中国跤的国际胜地是巴黎,这让前辈们很是不忿)等等,而近来热议的是一部CCTV-9播出的纪录片、叫《津门玩跤人》。
当有一个某圈某群热议的话题自己却没注意到的时候,必须赶紧去围观一下,假装自己其实还是挺与时俱进和眼观六路的,这是我们通常显得自己聪明的办法——于是我就看了这部片子。
观感是:一项当年“善扑营”里的宫廷运动、或者说古代的职业体育运动,被猎奇成了街头杂耍,使得其中关于振兴中国跤事业和发展中国跤产业的呼吁,就像是呼吁要发展糖葫芦事业和糖炒栗子产业那样。
糖葫芦和糖炒栗子都是街头的民间美食,作为某事业某产业的砖瓦草木是可以的,但它们不可能被建成摩天大厦,而如果把中国跤理解和表现得像是糖葫芦那样的话,就和体育事业体育产业都扯不上边了。
我认为:要想在体育产业的意义上发展中国式摔跤,首要的问题在于建立一个现代体育意义上的教育体系、而不是继续糖葫芦意义上小商贩的做法,它不是为竞技体育服务的,而是为大众体育尤其青少年体育服务的。
在这方面,韩国跆拳道在世界上的成功推广,就是比韩剧、泡菜和漫咖啡还要经典的市场案例和文化推广案例。
韩国人的做法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完整产业链:
把儒家思想和东方哲学植入其中,使它看上去很有文化,并造成了一种对于受众的神秘感和仪式感;在国家层面上进行全球推广(“汉江奇迹”的第一桶金是大批韩军与越战美军并肩作战,而韩战之后美军对韩军的另眼相看首先是因为跆拳道),并且以东西方贸易的思维使之进入奥运会;建立一种九品中正制式的大众晋级体系,使之成为成功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手段……
这个话题展开来说是一本书的事,总之,滚滚韩流的起点是跆拳道、就像唱念做打的开端是摔跤那样。
学习韩国人文化推广的做法去做中国的摔跤产业,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体育产业命题了,这又让人想起“人机大战”,不知道弟兄们在惊诧和热议的同时,是否注意到这样的事实——
号称中国文化精髓和号称人类智力之巅的围棋,史上最吸引眼球的这一次,是用日本的名称(GO)、和韩国的对手对弈的,和中国的主要关系、只是围观的人群最多和“围棋=狗”而已。
“人机大战”里的中国式荒谬和中国跤的杂耍式荒凉,都透射着中国体育产业的某种荒芜,这不是天价版权和体育帝国所能补偿的。
据我看,这又是一种不举的男人式悲哀:你同时在学业上和生理付出了很多,但你却“屡试不爽”——我用这个成语不是用它“每次试验都不出错”的本义,而是用“每次试着来都不够爽”的反义:反正中国的足球(限男子)确实是“每次试着来都不够爽”。
就像我六岁的孩子给我出的那个“脑筋急转弯”:男人的反义词是什么?
他的答案是“容易人”,我却听成了荣毅仁、前中国足球名誉主席……
作者简介:房学峰,资深电视人,前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首席记者,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首席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