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当世界杯志愿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8-07-04场外刘南琦

我叫王鲁平,来自山东临沂,今年刚刚从莫斯科国立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毕业。学期结束后,我没有回国,留在了莫斯科,担任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志愿者。


640-9.jpeg

▲在卢日尼基体育场信息台工作照,右侧戴大手套者即为王鲁平


世界杯期间,我会全程参加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举办的全部7场比赛的志愿服务,包括4场小组赛、1场1/8决赛,1场半决赛和最后的决赛。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在球场三层的信息台为来往球迷们提供问询、指路、失物招领等服务。


虽然这个世界瞩目的大赛在今年6月14日才开始,但志愿者的招募早在2016年就开启了。我在2016年从海南大学的俄语专业毕业,9月来到莫斯科攻读研究生,年底看到俄罗斯世界杯志愿者的报名,觉得正好自己赶上这个大赛,正值时间也合适,就报了名。


当时在FIFA官网填写了报名信息,过了好几个月之后,收到回复邮件,给了我面试通知。


对了,在面试之前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外语测试。因为我精通中英俄三语,这个算是我最大的优势,所以我选了语言服务方向。自然,他们需要先远程测试一下语言能力。


随后的面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进行,全程用英语提问,主要聊了一些团队协调、紧急状况处理的问题。我个人感觉,在“聊天”过程中,他们很注意你是不是有感染别人的能力,是不是能够把热情的氛围带给观众。


俄罗斯人做事,喜欢把战线拉得特别长,有时候容易失去耐心。


640-10.jpeg

▲确认入选俄罗斯世界杯志愿者的邮件


在面试之后又过了好几个月,官方邮件终于告诉我确定入选了,距离我报名大概已经过了一整年。


2018年3月,我们开启了在线培训,主要是讲一些志愿者通识的内容。到了5月份,也就是比赛前一个月,开始了线下培训。我们被带入了卢日尼基体育场,熟悉场地。


第一次走进世界杯开幕式和决赛的举办场馆,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太大了。这个容纳近8万人的球场,还让我不小心迷了路,绕了一圈才走出来。其实我对足球并不狂热,平日也不怎么看足球,但一进去确实能感受到震撼。


640-11.jpeg

▲志愿者们第一次进入卢日尼基体育场熟悉场地


在那之后我得知我从语言服务岗被调到了观众服务岗,前者主要是给部分观众做翻译,后者主要是接受球迷的问询。随后就是最接近工作内容的组内单独培训。


俄罗斯时间6月14日下午5点开幕式进行,观众们提前三个小时进场,但所有志愿者都在早上10点到场馆打卡就绪。提前7个小时到,比赛结束后2个小时后离开,是我们每个值班日都必须做到的。有的比赛在下午3点开始,我们得早上8点就到。有的比赛在晚上9点开始,我们离开场馆大概都要在凌晨1点左右。艰难早起和过程中犯困是必须要克服的,必须打起精神。


俄罗斯人的工作特点就是不紧不慢、晃晃悠悠。通常10点打卡后,会安排吃饭,他们吃得很慢,有时候甚至还要喝个茶看个电视,11点半集合,其实12点才能开始工作,有时候我都替他们着急。这和中国的工作习惯真的很不一样。


即便比赛开始,我们也不能进场里看球,通常只能听到场馆里的欢呼声和叹息声。


目前为止经历了四场小组赛了,印象最深刻的是墨西哥球迷。不知道是不是爆冷赢了德国让他们大喜,南美朋友实在是太热情了,跟我们询问时也很开朗,在比赛前后还都在跳舞。这跟俄罗斯人形成了巨大反差,通常俄罗斯人会在边上冷冷地看着他们跳,看到这么有反差感的一幕还蛮有趣的。


值班时,每天都要接触很多很多人,用中英俄三语转换着说很多很多话。大部分是拿着球票过来问,“我的位置在哪?怎么走?”半天下来真的是口干舌燥。我们在信息台服务的一共有二十几个人,只有我一个是中国人,也只有我一个人会说汉语。在我接触的球迷里,大概有50%是俄罗斯人,20%是中国人。


除了早起和说话太多让人体力上觉得比较累,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让人为难的球迷,让人觉得“心累”。比如有球迷过来问我们能不能充电。虽然我们的桌上放着电脑,但我们是不被允许提供这个服务的。被拒绝之后,有的人会冲我们发火。


当然,整个志愿服务整体还是特别愉快的。


第一它提升了我的语言水平,锻炼了我的语言和工作能力;第二它对我的能力也是一种肯定。


640-12.jpeg


世界杯分为官方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我们属于前者。本届世界杯提出官方志愿服务申请的有176870人,仅有1192人被录用,录取率不足千分之七。和我同组的志愿者们都非常厉害,原本我以为会三国语言是我的优势,没想到在我们组,这只是“标配”。而且我还算“幸运”,分配到了一个可以一直坐着的岗位。绝大多数人,他们在场馆内外、地铁站、路上全程站着做指引。


对我来说,这次志愿活动最开心的是,对不同文化的接触让我开阔了眼界。


开玩笑地说,长期待在俄罗斯,真的会有点抑郁。冬天漫长、天寒地冻、物资稀缺,让俄罗斯人性格彪悍,也不那么那么热情和开放,也很容易感到孤独——这是我在这里待了一年之后才真正体悟到的事情。世界杯是个全球的盛会,各国球迷齐聚莫斯科,通过志愿服务让我感受到了新的、不同的文化风格,这是待在学校或者看书没法真正了解到的。


下一学期,我会继续在莫斯科读博。俄罗斯世界杯志愿者的经历,也算是为我过去6年学俄语、过去2年读研的选择,画了一个不错的句号。


延展阅读:

从CCTV5走向CCTV1的平昌冬奥,到底给自己加了多少戏? | 冬奥早声音

十字路口的俄罗斯:消费品牌有哪些机会 | B面世界杯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根据采访整理成自述体,讲述人王鲁平,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


青少年底图.jpg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