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俄罗斯世界杯H组的最后一轮比赛中,日本队0-1负于波兰,以小组第二的战绩继2002韩日世界杯、2010年南非世界杯后再度进入16强。不过,这个看似寻常的比分,在比赛最后的10分钟却引发了现场伏尔加格勒球场内漫天的嘘声。
当比赛进行到80分钟时,在同时进行的H组两场比赛中,日本队0-1落后波兰,塞内加尔0-1落后哥伦比亚,照这个比分结束的话,哥伦比亚与日本将分别以小组一、二名的身份晋级淘汰赛。于是在剩下的时间里,日本队开始在中后场玩起了“传控”,而已提前出局、无欲无求的波兰队也心照不宣地不上前逼抢,在满场球迷的嘘声中,主裁判也不得已提前吹响了终场的哨声。
在FIFA赛后的技术统计中,日本队的全队跑动距离为83公里,而波兰也只有80公里的跑动距离——相较而言日本队在上一轮2比2逼平塞内加尔的比赛中狂奔105公里,这种鲜明的对比更是引起了日本本土球迷的极度不满。在日本一个网站的赛后调查中,超7成参与投票的网民给这场比赛打了零分。
在这场略显丑陋的比赛背后,却创造了世界杯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录——日本队成为了第一支通过比较公平竞赛积分而小组出线的国家队。
根据本届世界杯的竞赛规则,倘若小组赛末轮结束两队积分相同时,将依次按照净胜球、进球数、胜负关系、公平竞赛积分(直接红牌积-4分,两黄变红积-3分,黄牌积-1分,黄牌+直接红牌积-5分)来决定最终的排名。在日本与塞内加尔前三项数据完全相同的情况,前者凭借少得两张黄牌得以位居小组次席。
无独有偶,在今天凌晨进行的G组小组赛最后一轮中发生了同样的状况。前两轮同积6分的英格兰、比利时两队在第三轮中遭遇,赛前双方的净胜球、进球数、丢球数均为6、8、2,黄牌数英格兰2-3略少于比利时。不过这回,比利时并没有因为选择对手相对来说较弱的下半区而有所保留,在双方各轮换9人的情况下还是拿下了比赛。
尽管通过公平竞赛积分来决出小组排名的规则,在欧洲杯等其他国际赛事中由来已久,但真正在一届杯赛中起关键作用的次数极为罕见。
这样类似的发生在小组赛最后一轮的情形,当然不是首次。但这一次引发的关于“默契球”、“消极比赛”以及规则的讨论在中外社交媒体上第一次如此热烈。
纵观世界杯近百年的历史,国际足联也曾为如果定夺小组出线资格的规则做出了多次改变。
在1954年和1958年的世界杯小组赛中,当时世界杯的16支参赛球队分为四组,在同分的情况下不比较净胜球,而是选择加赛一场,这也就导致可能会出现小组赛双杀的情况。
从1962年世界杯开始,小组赛同分情况下将比较“进球数/失球数”的比例。1974年世界杯则首次采用了比较净胜球的方式来区分相同积分情况下的排名。
在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荷兰和爱尔兰在小组赛结束后同为3战3平积3分,得失球均为2:2,最终只能通过抽签来决定小组排名(当时世界杯有24支球队,每组前两名和四个成绩最好的第三名进入淘汰赛)。最终抽中小组第二的爱尔兰在1/8决赛中点球击败罗马尼亚进入8强,而位列第三的荷兰队遭遇了最终的冠军德国队惨遭淘汰。
从1998年法国世界杯开始,世界杯扩军至32支球队。通过比较净胜球、进球数、胜负关系乃至抽签决定出线资格的规则也沿用至今。不过,这次俄罗斯世界杯的小组出线规则发生了微调,首度加入了公平竞赛的积分。
其实,对于大多数球迷来讲,默契球一点都不陌生。在足球比赛尤其是杯赛小组赛的最后一轮比赛中,交手的双方如果恰好能通过某些特定的结果甚至比分从而挤掉另一支球队双双晋级,比赛便有可能朝着“双赢” 的方向发展。当然,有时也会出现像昨晚波兰一样,比赛的一方无欲无求自然也会做个顺手人情。
与存在金钱或其他关联交易的“黑哨”、“假球”相比,默契球很难靠实质性的证据来证明。从当场裁判的角度,在昨晚这种情况下也很难以拖延比赛名义对双方球员提出警告,目前对于拖延比赛的事例,包括但不限于换人时球员上下场缓慢、门将长时间不开球、定位球主罚时反复更换罚球队员、长时间“卧草”等,简单概括来说得具备“延缓比赛从死球状态恢复”的属性,所以对活球状态的拖延,目前无法被裁定。
球队的这种选择一直以来都带来了两个极端的对立评论。
一方认为这种行为有悖于公平竞赛的精神和体育道德,且对其他球队和观众都是极大的不尊重,另一方则认为合理利用规则的确为不少球队带来了利益,无可指责。
规则有人收益就有人受损。许多人记住了意大利曾经的天才卡萨诺在2004年葡萄牙欧洲杯进球后瞬间由喜转悲留下泪水的一幕,但可能忘了那是因为当时小组奇特且堪称典型的一个局面。
当时小组赛前两轮,意大利分别与丹麦、瑞典战成0-0和1-1,这样一旦在末轮比赛中丹麦瑞典战平、意大利取胜,则三队将同积5分,且三队相互之间均为平局,净胜球全为0,这种情况下相互之间的进球数将成为决定性因素。由于意大利已率先与另外两支球队踢完且总进球数定格为1个,如此条件下北欧两强只要在最后一轮踢出2比2或者更高比分的平局,即可确保双双出线。
最终,瑞典和丹麦联手完成了2-2的比分,这让卡萨诺直到补时阶段打入的反超一球毫无意义。
巧合的是,2004年的受害方意大利和昨晚的获益方日本在去年韩国U20世界杯上也一同缔造了一场2-2的平局。当比赛进行到85分钟后,场上比分为2-2,此时双方都意识到维持这个比分就能携手小组出线,于是在比赛的最后几分钟在意大利球员在后场的传导中结束,甚至画面中鲜有日本球员的镜头。
对于中国有点年纪的球迷而言,印象最深的默契球莫过于1996年亚洲杯小组赛上日本1-0战胜中国的那一场比赛,昨晚在咪咕视频解说日本波兰一役的刘越也是那场比赛的亲历者。在双方打平即可携手小组出线的情况下,相马直树在89分钟的进球令双方的球员与教练都惊讶不已,尽管最后国足凭借净胜球的优势搭上了8强的末班车,但相马直树进球后的惊恐、场边日本主帅的无奈、戚务生的蒙圈甚至第二天国内舆论对于相马直树道德上的谴责成为了那届亚洲杯留给人们最深的记忆。
相较而言,昨晚的情况要比以往的“打平双双出线”有些不同。回到这次的舆论场中,争议最大的一点正是日本队一方面是在维持一场的比赛,同时也把出线的希望和命运完全寄托于另外的两支球队。这也是引致连日本国内媒体都用各自的方式对此表示了不满的原因。
如果非要分析做出这个决定的首要决策人日本主帅西野朗的动机,必须考虑到日本足协这次的处境,在世界杯前2个月临阵换下原来的主帅哈利霍维奇,本身也背负巨大舆论压力,而这一举措还被许多人解读为是受迫于大赞助商阿迪达斯。作为日本足协主席田嶋幸三重要的盟友,临时接过教鞭的西野朗在昨晚最后的时刻选择了这么一个绝对赌博式的行为。
足球解说员同时现任西乙B俱乐部FC Jumilla董事的唐晖在微博上表示,虽然日本用过很多洋帅,但西野朗才是真正让日本足球扬名世界的第一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西野朗执教的日本队首场比赛1:0战胜了拥有罗纳尔多、里瓦尔多、卡洛斯等人的巴西队,随后面对拿到最终夺冠的尼日利亚也坚守到了83分钟,最后一场又战胜了匈牙利,但结果拿到6分却因净胜球才屈居巴西和尼日利亚之后位列小组第三出局。唐晖认为也是由于这样的经历,导致了日本队对阵波兰队最后的行为。
“我个人不太愿意苛责西野朗,他只是做出一个符合日本人精神的选择,达成目的牺牲自己(的名誉)”,国内对日本足球有11年跟踪和研究的足球解说员星庭告诉懒熊体育。
但他表示了对这件事长远影响的担心。“在我看来,这件事就足球方面没有太多问题,也是利用规则的一部分。但就社会层面,个人认为是对形象的一次打击。日本足球多年来打造亲民、适合社区草根小孩子等正面形象,以此对抗收入更高、历史悠久的棒球联盟。世界杯不同于一般比赛,足球球迷在世界杯中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他们看到日本足球队违背民族传统的这一面,潜在的影响不能忽视。”星庭说。
归根到底,每个球队、教练和队员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做出自己的选择——对于选择,永远存在争议;我们要争论的,仍然还得回到规则。
就像id为“摆来摆去的天平”的微博用户在一篇文章底下甚至评论说,“用不了多少年,末轮小组赛就会变成高考考场,进行各种信息屏蔽,比赛开始到结束场内所有人都无法得知外面世界发生了什么”。
如果避免下一次类似情况的发生?其实国际足联也一直在思考。
第一种可能性便是不再设有平局,每场比赛皆分出胜负,这也是国际足联最倾向的解决方法。2026年世界杯已确定将扩军至48支球队,根据国际足联规则,48支球队将分成16个小组,每组3个球队,小组赛两两交战并且没有平局,如果战平将进行点球大战,小组前两名进入淘汰赛。这种赛制的弊端就在于比赛时间是过于冗长,届时将会有整整80场比赛。
第二种方案便是仿效冰球比赛中用2,1积分取代3,0积分,即双方常规时间内战平后通过加时赛或点球决出胜负,不过失利的一方同样会有积分进帐。这种记分方式也在其他项目中有所运用,譬如在某些排球比赛中,若双方交战至第5局,则获胜方会获得2或者3个积分,失败方亦可积一分。
第三种方案就是最简单也是最为直接的单败淘汰制,各支球队两两捉对厮杀,直至最后的冠军。不过,这一方案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避免过多冷门的出现,最大限度的保证强队留到最后。因此像网球比赛那样种子选手(队)在稍晚几轮出场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对策。
当然,不再通过复杂的计算方式直接抽签决定排名、让最后一轮的获胜者自由挑选排位等方案都可增加比赛的趣味性,但终究国际足联还是要考虑最终如何平衡公平性和观赏性——这恰恰就跟早前已经热议过的VAR问题一样。
(懒熊体育佟林霖对本文亦有贡献)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延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