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谨勤专栏:16000亿的体育产业,等着你

2016-03-05职业体育潘谨勤

trim.jpg


做一个行业时间长了,经常会有一个想法:我所服务的行业,到底能创造多大价值?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超过十年的篮球编辑——《篮球先锋报》十年,腾讯体育一年,我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还会想到一个前置问题,我服务的行业,到底是体育行业,还是新闻行业?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前置问题,反倒让我的思路陷入困境。


2005年,我刚进《篮球先锋报》,当时正值姚明在NBA打球,对中国的篮球界,包括媒体,都是一次洗礼。那段时间,我们看到的不只是CBA、NBA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还有惊人的经济鸿沟。而在当时,既没人相信CBA的整体实力能比肩NBA,也没人好高骛远到以为有一天能抹平这几乎看不到对面的鸿沟。


不仅是起步慢,意识也没有跟上。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思路陷入困境,至少在当时,我决不会将体育与财经联系在一起,包括我身边的很多人,都与我有同样根深蒂固的思维,体育与财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仅有的桥梁无非是球鞋、球衣赞助商。


比如,姚明在NBA打球,同样写一篇“姚明给NBA带来什么”,体育记者会从数据出发,点出姚明的个人影响力,顶多加上一笔“背后庞大的中国市场”;但财经记者会从经济出发,写姚明给NBA带来的收入,直接或者间接,配上详尽的数据。两者互存且互不搭界。


但现在这样的格局被打破了。体育财经的概念,足以链接两者且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直到2011年,我才认真考虑体育与财经的问题,当时NBA停摆,小市场与大市场的博弈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即便谈不上经济驾临在体育之上,也已纠缠在一起,密不可分。与此同时,CBA的价值陡然上升,一些NBA数得上名号的当打球星,比如威尔森·钱德勒、J.R.史密斯的到来,加上之前来到CBA的“棒子”威尔斯、斯蒂芬·马布里,让CBA的影响力上升了一个档次。


比这更应该被铭记的,是中国体育产业的潜力真正被发现了。


我们并不应该只将目光投向CBA、中超这样的职业联赛能赚多少钱,他们的利益链以及衍生产品同样值得关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现在供职的腾讯体育,在2015年得到5年的NBA中国网络直播权,对待直播比赛的态度就与此前的新浪体育有天壤之别,已经有了不少衍生产品,未来还将出现更多服务球迷的产品。最早,球迷也曾质疑过会员直播,但现在完全接受了,而且的确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


政策的偏移,给体育产业吹了一份暖风,而这股暖风还将长期持续下去。数据可以证明——2015年,中国的体育产业不到4000亿,仅占GDP的0.6%,而美国的体育产业要占GDP的3%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的体育产业占GDP比率只需与美国相同,就可以达到2万亿。


未来这多出来的16000亿,足以让每一个体育产业者热血沸腾。


不过,真正提前看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懒熊体育创业者韩牧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中间的一个,且是行动者,而我的前同事黎双富也因为在美国前方采访的经历,加之与NBA总部的合作,对此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加入了这一行业。


当然,这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路。懒熊体育升级,只是一个开始,希望他们能在未来帮助更多的人踏入体育财经这个领域,因为,先行者必然肩负更多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潘谨勤,曾任《篮球先锋报》编辑部主任。负责NBA专题、美国大学篮球(NCAA)以及NBA选秀内容策划,专注篮球领域长达十年。现为腾讯体育NBA编辑。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