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美国F1的纳斯卡车赛最近在本土的发展前景似乎并不乐观,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却是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过去的几个赛季中,纳斯卡赛车运动的现场观众一年比一年少。同时随着媒体平台的剧变,其在美国的电视收视率和观众人数也有所下降。许多利益相关方都公开表达过对该行业的担忧,毕竟该赛车运动的主要观众群是工人阶级的白人群体,而该群体正在面临老龄化的趋势。
然而,除了其位于美国南部的大本营之外,纳斯卡车赛仍保持着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为了开发新的商业领土并该运动在数字信息时代仍紧跟潮流,纳斯卡车赛新上任的领导层采取了更加国际化的发展模式。
今年1月,纳斯卡的高级管理团队重新调整了其海外扩张计划,设立了由吉姆·卡西迪(Jim Cassidy)开创的新国际事务部。卡西迪在5月初离职前一直担任领导人,之后该部门由吉恩·斯蒂芬舒辛(Gene Stefanyshyn)负责。
▲左二即为吉姆·卡西迪(Jim Cassidy)
卡西迪在纳斯卡工作了二十多年,他在离职前最后几次的采访中说道:“我已经参与了多年纳斯卡的国际事务,但整个公司和领导层都发现如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可以继续开拓赛事的国际领土,所以我们决定走出国门,为这个领域再倾注一些经历——事实上,今后我们倾注的精力也只会多不会少。”
卡西迪和斯蒂芬舒辛的直接上级是纳斯卡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赛车发展官史蒂夫·奥·唐奈,两个人的职责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纳斯卡车赛,同时监督其在墨西哥,加拿大和欧洲的既有的比赛和商业运营,并寻求新的增长其他国际市场的机会。目前,纳斯卡现任国际业务发展副总裁的查德·辛格勒(Chad Seigler)和其国际业务发展高级总监吉米·斯莫尔(Jimmy Small)也在负责项目工作。
“我们在美国和北美地区取得的成就尤为显著。”卡西迪说,“显然,如果你已经在一个地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么你自然会想要探索更多的领域,并确保你在其他领域存在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充分把握住机会开拓领土。
“当然,汽车运动是一种体育和娱乐的结合体,这项运动遍布世界各地,没有那个地方‘缺乏’汽车运动。然而世界上真正的赛车运动却寥寥。我们坚信会有人都渴望现有的赛车运动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有野心的人,将紧张刺激的大型赛车运动介绍给他们。”
纳斯卡的海外发展足迹自2012年开启第一届欧洲冠军赛以来遍布大西洋两岸侧,管理层批准了一项现在名为纳斯卡惠伦欧洲巡回赛(Nascar Whelen Euro Series),与现有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巡回赛并驾齐驱。
▲2017年纳斯卡惠伦欧洲巡回赛
这些系列赛都是为当地的年轻车手铺路,为他们提供一条参加纳斯卡在美国本土举办的各种国家锦标赛的途径,其中有三名车手脱颖而出:丹尼尔·苏亚雷斯(Daniel Suarez)横空出世就十分励志。这位年轻的墨西哥赛车手来自乔·吉布斯车队,他通过在国内上升排名空降纳斯卡顶级系列赛之一——鬼爪能量饮纳斯卡杯系列赛(Monster Energy NASCAR Cup Series)。除此之外,阿隆·达伊在去年成为第一个进入纳斯卡顶级赛事的以色列赛车手,如此种种证明了纳斯卡正在为挖掘培养海外人才而持续努力。
在吉姆·卡西迪结束二十年的纳斯卡职业生涯前,The Black Book得以采访到这位前纳斯卡国际发展主管。
纳斯卡现在的国际发展战略目标是在其他重要的国家市场中复制已有的赛事模式,其中一个国家是他们的一直首选目标。“更远更迫切的目标无疑是中国。”卡西迪坚持说,“如果从对汽车的热情,汽车文化的发展状况的角度,以及赛车运动文化的发展前景来看,中国绝对是我们不应忽视的一个国家,我们也绝不会视而不见。”
他补充说:“我认为在这样的汽车文化发展状况下,整车制造商们之间将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水平竞争,以继续抢占中国市场份额,并刺激中国汽车行业的激情与发展。那些整车制造商需要展示产品的机会,因此,我们认为此刻正是纳斯卡进军中国的完美时机。”
虽然尚未明确公布进驻中国市场的具体时间,但卡西迪预计纳斯卡不久之后就将在中国市场采取一些长期的行动,尤其是因为中国一直在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赛车设施。去年,纳斯卡的高管们参加了由中国汽车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铭泰投资公司开设的新赛车场开幕仪式。中国汽车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正在中国建造多条赛道,同时也投资海外赛车运动。
如今卡西迪预计:“中国的赛道和赛车的发展都会出现好转”,并表示对于中国目前的赛车氛围,纳斯卡的到来本身也将会带来“很多不同”。
“当然,如今还有一些房车赛和开轮式赛车比赛;而F1更是一年进驻一个大市场,之后很快就销声匿迹。”他说,“但纳斯卡与这些不容,我们将会在进驻市场后和当地机构合作,并将这项运动仔细介绍给他们,让他们明白这一项长期的合作,纳斯卡将长期在那里举办。”
“我会犹豫是否要对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列一个时间表,但时在新的国际事务部门成立之前,对于中国市场的构想就已经存在多年了,我认为这个忠心耿耿的专业团队就是该构想的部分体现,现在也是时候兑现自己的想法了。”
卡西迪解释说,中国的特殊吸引力绝不止其庞大的14亿人口,其新兴汽车行业每年售出汽车超过2000万辆,并且人们对各种形式的赛车运动都有着极大的兴趣。他指出,“从商业角度来看,确实有很多机会,随着进一步深入调查了解,我们将更加确定机遇”,并承认中国市场对纳斯卡团队的所有成员市场都存在吸引力,其中包括车队,运动员,整车制造商和企业支持者。
“纳斯卡的整体发展思路是,当我们开发一种新产品或者任何新的商业模式时,我们将按照自己的传统和方式,那就是:它应该适用于所有人。”他坚持道。
“当然,我们在商业和赛事领域都有很多利益相关方。无论车手和公司,赛场和整车制造商以及其他主要供应商,我们都要和他们保持明确的交流,确保他们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式,什么时候做,以及给他们机会来一起开拓这项运动的海外市场。”
“我认为,从合作的角度来看,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国内外都实现良好的业务往来,从中国到美国:可以在中国当地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同时也可以将美国的合作伙伴介绍来中国,实现双赢。”
在被问及纳斯卡希望如何运营中国市场时,卡西迪透露他的团队一直在密切研究NBA开拓中国市场的方式。 NBA在北京、上海和台北都设有办事处,在中国拥有悠久成功的运营经验,许多人都将其视为体育行业在海外扩张方面的标杆。
“我们喜欢NBA处理中国市场的方式。”他说,“他们考虑的很周全,执行计划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这也展现出了长期的坚持是很重要的。我们特别欣赏NBA在中国创造出的营销结果,但另一方面,赛车也是一项非常独特的运动。”
▲纳斯卡非常希望借鉴NBA对于中国市场的开发和推广策略
“我们的计划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将在中国建立纳斯卡赛车帝国——纳斯卡中国赛(Nascar China),我们将在中国打造出一项完全成熟的赛事。这和其他项目有点不同。理想情况下,我们将建立一个开发模式,培养中国车手,这些车手最终将有机会参与最高水平的纳斯卡赛事,就像来自墨西哥的丹尼尔·苏亚雷斯一样。我认为中国车手会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成绩走出国门,并带着支持他们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到美国参与顶级赛事。”
“就像NBA一样,我认为观众如今对我们的比赛的关注和兴奋度正在重新上升,尤其是赛车运动,当你在现场观赛时,更能感受到对于比赛的热情和激情。仿佛回到了纳斯卡车赛刚开始在美国各地发展普及的时候,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在回顾过去的辉煌时刻,同时也是和我们伟大的团队一起完成一个令人兴奋的使命——将我们热爱的运动介绍推广到新的文化中去。”
从比赛本身处罚,卡西迪表示,纳斯卡在中国的计划和在其他海外市场的计划相似。对于纳斯卡是否会像在墨西哥和欧洲时一样,考虑批准现有系列赛进驻中国,或是是否与中国本地集团建立运营合作伙伴关系等问题,卡西迪拒绝透露。
“对于所有的海外市场,我们进驻时才去的发展理念是统一的,我们不会将其作为一次性的短期市场。”他说,“进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时,我们都希望用类似于在美国本土的发展方式立足,那就是通过打造定期举办的系列赛来扎根立足,并且粉丝和该区域的观众都知道我们全年都会在这里举办比赛。”
“大约1300个纳斯卡赛事机构官方认证的比赛在北美地区举办,所以粉丝和观众知道我们的存在,他们知道我们的比赛是固定的,从草根级别到顶级赛事,纳斯卡的比会举办各个级别的比赛。”
“当然,你会在不同的海外市场中遇到文化差异和细节差异,并且会有不同的应对方法。但是纳斯卡的比赛中有着传承和延续,因为我们是以周全且意义丰富的方式进驻,并且将长期固定地在这里发展,与这个市场建立长期的关系。”
除了中国之外,卡西迪还特别提到了巴西。巴西是一个赛车运动历史悠久,拥有大量现有赛车基础设施的国家,而印度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动态市场”。这两个国家都是纳斯卡进一步扩张的目标领域。但他也看到了除了比赛之外的更多的营销和发展机会,如媒体和赛车游戏等领域。
“我们与IMG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在开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能提供不少帮助,单从转播营销方面来说,我们的比赛目前在世界上的185个国家均有转播。”他说,“但我认为,将纳斯卡引进那些从未举办过赛车比赛的地方,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我们将继续通过与IMG的合作关系和利用网络平台来推进这一点,以及您可以期待继续关注事物的博弈方面。
“我们与EA Sports和iRacing等优秀公司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可以继续将赛车运动引入一些较为遥远的地区,让喜欢这项运动但却从来没机会能够接触到它的观众和粉丝也有机会享受赛车。之后随之而来的肯定是输出产品的许可机会。我们认真研究,仔细规划,并以正确的方式将纳斯卡引入每一个文化与市场。”
“总体而言,纳斯卡的主要阵营还是集中在北美地区,所以我认为我们才刚刚开始抓住一些表面的发展机会。我们会走出去,探索并抓住我们每一个可能的发展机会。”
延展阅读:
赞助形式过时、赛事面临竞争?F1的对策是重新变革品牌赞助的线上线下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编译自Sportspromedia,原文作者为Michael 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