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近日,据“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报道,对于苦于无处可去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国人而言,我国目前只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57平方米,可供锻炼的体育场地严重不足。
这是多数居民所遇到的现实难题。相较于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6平方米、日本的19平方米,我国居民人均只有1.57平方米。财政部日前发布消息,中央财政下达2018年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9.3亿元,统筹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展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项目所需支出。类似的补助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4年持续下发,但在,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场馆运营等方面仍存不尽如人意之处。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并通过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推动大型体育场馆更好地向公众开放,旨在提升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和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据统计,2014年至2017年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5亿元,用来推动各地体育部门所属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出台政策的初衷,是要提高部分经营困难体育场馆的造血能力,在保障群众健身需求的同时,把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作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健身设施处处长赵爱国说。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在推动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不断采取措施,进一步盘活场馆存量资源,着力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难题,体育场馆的整体开放率和服务水平都在稳步提升。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开放率达到87.65%。
而现实中,实际操作困难很多,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政策执行4年来,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场馆运营等方面仍存不尽如人意之处。
赵爱国坦言,利用财政补助推动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这项政策执行4年来,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此前资金补助的范围严格局限于体育部门所属的大型体育场馆,而大量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可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市场化运营体育场馆不在补助范围内。同时,符合补助资格的体育场馆在座位数上有明确的要求,即座位数20000个(含20000个)以上的体育场、座位数3000个(含3000个)以上的体育馆、座位数1500个(含1500个)以上的游泳馆(跳水馆)。
“资金补助范围和补助额度与座位数挂钩,导致了一些问题。一些场馆在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存在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等问题,刻意追求增加座位数,忽略了服务质量,导致群众满意度不高。”赵爱国说。
目前,大多数体育场馆每天要开放12至14个小时,员工工作超过8个小时就算加班。其实,很多工作人员愿意加班,但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受限,年收入人均不得超过一定数额,很多体育场馆存在“加班等于白干”的情况,致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影响了体育场馆对公众开放的积极性。
运营是很多地方大型体育场馆面临的问题。一些地方盲目修建大而全的体育场馆,占地很大,装修很好,但落实到老百姓的使用上就存在各种问题,一些场馆追求“面子工程”,有的甚至背上了沉重的维护包袱,只能靠财政补贴勉强维持。
人均体育用地少,场地分布不够均匀,单靠体育部门管辖的公共资源,也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财政部公布的2018年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分配汇总表显示,像青岛只有1家体育场馆获得相关补助,厦门有2家,宁波4家。相比之下,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获得的补贴要高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针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各种弊端,赵爱国表示,国家体育总局将会同财政部研究完善有关补助政策和办法,进一步强化场馆开放绩效目标管理,完善开放绩效评价方式,建立百姓受益人数、群众性赛事举办情况与开放补助预算相挂钩的制度。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下发通知,就做好2018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个令人欣喜的改变是,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安排将从主要看座位数量,向主要考量群众日常健身和参加体育赛事活动等开放“绩效”转变。对于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差、群众满意度低的体育场馆,以及不按总局要求在2018年公开体育场馆开放工作方案、虽公开方案但并未落实、不按要求安排使用中央补助资金的体育场馆,将不再给予补助。
其在世界范围内,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都是难题,由此还衍生出一个名词“白象效应”,意即那些为大赛修建的场馆在赛后利用时陷入难题,成为大而无当的“白象”。以往也曾有过体育场馆改为大卖场、家具城的无奈之举。让体育场馆既姓“公”、也姓“体”,回归到服务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上来,这种观念的转变看似理所应当,但在实际运行中则并非一帆风顺,尤其需要场馆在公共属性与市场运作之间把握好尺度。
延展阅读:
北京市总体规划草案公布,2030年北京人均体育用地面积比2013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