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请来了全国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康复机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2017-09-11 观点FutureDay

9月3日“懒熊FutureDay——运动康复掘金术”的主题论坛上,懒熊体育邀请到目前全国最具代表性的一批运动康复机构、投资机构、院校领导等,共同探讨了这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存在的机会、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我们请来了全国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康复机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运动康复成为创投圈关注点还是近两年的事情,一段时间观察后,资本习惯用“硬骨头”来形容这个领域。人才不够充足、发展缓慢、和医疗挂钩、综合性创业人才匮乏,这个领域几乎集合了创业项目所有的难题,但近一年来,资本逐步显露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健行者运动康复、体创动力运动医学中心、弘道运动医学诊所,相继拿到不同级别金额融资。

 

对比整个国外康复市场的份额变化,运动康复成为整个康复市场的一个新的突破点,想要撬动这块巨大市场,在合适的时期进入这个领域显得尤为关键。

 

懒熊体育作为最早深入切入到这个板块的体育商业媒体,成为这个产业发展变化的观察者。在9月3日“懒熊FutureDay——运动康复掘金术”的主题论坛上,懒熊体育邀请到目前全国最具代表性的一批运动康复机构、投资机构、院校领导等,共同探讨了这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存在的机会、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以下为论坛部分观点节选: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副院长及运动康复中心主任 矫玮

 

运动康复是以体育学、康复医学与健康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物理治疗为主体,以运动为特色方法,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伤病及功能衰退,保持和促进功能恢复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其最终目标是恢复运动生活。 它属于物理治疗的一个分支,在学历教育上授予理学学位。国外都是在综合大学培养学生,只有在中国从一开始因为需求广阔,所以医学院来打头做了这个事儿。


运动康复使用不用刀不用药的物理治疗方法,来帮助人们恢复和保持健康的,运动康复是以运动为主要治疗手段的。


目前在我国运动康复专业的学历教育情况是这样的,2004年我执笔向教育部写了三次申请,终于创设了这个专业,2005年北京体育大学首批招生,成为运动康复的创设和首批招收的院校。截至到今年9月份,目前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高等院校有64所,包括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和部分师范类院校。


整个的招生规模是什么样呢?每年每个院校招生的规模是30到120人之间,120人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到了今年招生达到150人。 

 

目前运动康复专业已经累计进行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是全国累计毕业人数不足3000人,跟国外差距非常大。

 

芬兰PT治疗师的一个统计情况,每10万人口,芬兰有247个PT,德国160个左右,美国处在中等的水平, 62个左右,中国是2.7个人,跟这些发达国家的数量能差100倍,也就是说确实这个行业在中国是刚起步,按照中等发达国家的数据计算,中国实际上需要28万人,但是我们一年所有从事康复治疗的毕业生只有4000多人,有巨大的供需缺口。


弘道运动医学诊所董事长 康绍勇


我们请来了全国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康复机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我给大家讲讲弘道融资背后的事情。


融资实际上是今年3月份启动的,1个月左右的时间财务尽调、法务尽调全部完成,5月初把合同签了。之所以没有宣布这个消息,是因为觉得资本是一个双刃剑。我们在融资之前有一点小故事,当时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融资,第二个是被并购掉。最早我们的选择是被并购,不是说我们对这个产业没信心,而是我们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让弘道在更短的时间内,能在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规模扩张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当时我们的选择是并购。

 

这个事情后来没有进行下去,我们发现每个在做运动康复领域的诸位,都希望有资本的进入,借助资本推动发展,但是这个里面会有一个很大的坑。很多资本第一是不太了解运动康复,另外他们的目的是能够迅速的做出规模,产生美好的财务报表,把它给卖掉,然后赚钱,这是一个现实。


之所以会有融资的想法,自己也有讨论,我们还是想要推动这个事情的发展,就放弃了并购的想法,所以说后来选择的融资。

事情也谈的非常快,因为前期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终于有一家我们觉得不错的资本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大家知道医疗这个领域,本身投资就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才能获得回报,运动康复在这里面则更慢。

 

弘道融资以后,很多人问我要做什么,我也无数次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说做什么一时半会也讲不清楚,但是不做什么是很清楚的,就是不做规模化扩张,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在过去做规模化发展上也踩过一些这样的坑。


相关阅读:运动康复又一起融资,弘道要怎么用A轮这数千万人民币?| 创业熊

 

老鹰基金投资董事 滕飞

 

我们请来了全国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康复机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运动康复在投资圈并不是一个主流的看点,包括很多FA机构都没有开始注意到这个领域,因为我发现在跟FA聊这个事情的时候,说真的还没有懒熊专业。

 

在这个情况下,可能说明行业这块还是有很多东西在非常初期和萌芽的阶段。现在我大体上把项目分几大类,当然互有交叉。


第一种,比较基础的,像康复中心、连锁的医疗机构等等。

第二种,做用户教育,一些自媒体或者公众号,包括微博。

第三种,人才培养。

现在运动康复项目我们也看了很多,但是为什么最终无法投?大体的问题,我理解有5点。

 

第一,现在的运动康复偏高端。


第二,团队。


第三,商业模式的复制性。很多项目是相对来说比较重的,而且比较复杂,现在大家都讲极轻、极简、易复制,而运动康复对很多投资人来讲是难以接受的。


第四,前期投入太高。


第五,商业逻辑的问题,我们希望尽快地推动项目的发展,希望后面持续有人推动这个行业发展,是有一个指数型发展的可能的。但是现在看,后端机构往往又不能理解这个事情,所以整个的商业逻辑也是很困扰。

我来简单对比一下,还是觉得运动康复项目是非常有机会的,大概有5个我认为是非常黄金的方面。

第一,创业机会非常多。如果现在你想做一个智能硬件或者是互联网项目的创业,会发现非常难了,几乎想不到任何一个没有做的比较优秀的企业的,但是在运动康复领域,各个方面都非常有机会。


第二,进入准入难度比较低,这个也跟行业从业人员有关系,整个行业大范围的确认,所以进入的门槛相对比较低,对于在座的各位是非常有机会的。


第三,变现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康复这个领域变现是非常强的,一旦商业模式成立,很快能有一个很快的爆发和增长,这样的企业可能很快就能改变整个行业的模式。


第四,市场空间足够大。


第五,行业分散度高,因为很多的行业你会发现整个是一个巨头思维,但是运动康复各个分支相差都是比较大的,比如说有人可以做线下康复,可以做高端的,有人可以做中端的线下康复,有人可以跟中医连锁合作,有人可以做知识类的培训、教育类的培训、工具,我理解这是一个很大生态。

 

另外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会有非常大的可能。

第一,医师、康复师的服务工具。现在看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是严重不足的,如果用系统化的工具提高服务能力,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现在整个运动康复行业,不论是对于用户还是对于康复师,他们的整个知识体系是相对比较零散的,当它能成为一个系统化知识体系的时候,对于大家的效率包括成本以及对于用户的传播力等等,影响都是不一样的。


第三,视频化的内容。这块非常重要,整个现在看咨询内容都是在从文字、图片向视频化转移,但是现在看到的运动康复类的项目很多还没有做这个事儿,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可大量沉积数据的平台,从各行各业来讲大数据都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对于运动康复这个项目,产生的商业价值是无限的。

 

说说现在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供需。我觉得供需是必须要解决的,现在虽然说大家都在努力提高供给量,但是必须想办法提升整个行业效率,事实上康复师的效率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如何去提高行业的工作效率,这是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业余知识体系的建立,没有人建立一个业余知识体系,这是非常要命的,我们必须把这个池子做的足够大,让更多人理解这个行业,才能有这个可能。不是说要求每个人达到康复师或者是行业专家的水平,至少让人提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不陌生,否则从头沟通的时间和信任成本实在太高了。


第三,数据。现在大家很多人会收集病例,但是很多结构化的内容是没有做的,包括服务性的工具,数据收集整理是一个最基础的东西,也是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传播。这个传播和知识基本对应,知识是解决让大家能讲的东西内容方面的问题,传播是推动渠道的问题,我相信懒熊在这块也会做很多的努力。

 

天风天睿投资医疗健康投资总监 方芳


我从个人的角度来谈几点。

 

我们投这个行业会关注什么呢?因为我个人是投中早期的,这时候基本企业财务数据没有出来,净利润没有出来,可能只有一个店,几个人,团队也不完善,那我们看什么?其实就是看创始团队,大家三观是否一致,创始人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思路是不是非常清晰。


当然,首先是要注意这个赛道是不是有前瞻性,增长速度怎么样,整体是不是能够水涨船高。


第二点,我觉得我对医疗这个行业非常有敬畏心,因为他把钱跟人的健康、生命放在一起,一定要有底线。


第三点,我觉得就是靠谱,靠谱是第一美德,是绝对美德。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情的行业。


体创动力运动医学中心董事长李翔


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体创,体创成立差不多一年时间,之前花了两年时间做前期铺垫。

 

我个人是24岁开始在日本就做医疗投资,在国内做医疗产业实体投资和运营做了6年,前后差不多快10年。所以体创在整个运动康复整个产业的做法是从医疗方向切入的,从一个投资的角度或者是商业的角度看这个行业怎么发展,讲的大一点是想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小一点是我们想占领足够的市场份额,这也是我们自己作为投资人下来干实体产业面临的问题。

 

体创在设计产业结构的时候,并不是以运动康复作为主体切入的,讲出来大家可能有点不太认同,我觉得运动康复这个面实在太窄了。单纯从运动康复这个角度单一地做这个这件事,可能对于你的获客和目标人群,在整个环境中非常窄,根本支撑不起整个机构未来几年的营收和发展。

 

所以我们当时做的是从运动健康管理的角度和运动康复相结合去切整个的市场,首先是从B端入手再导向C端。因为C端这个方向,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成本非常地高,目前老百姓的意识,对于运动康复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你得花很长的时间去配合着国家,配合着一些科研院所、配合着大学,对整个社会做教育,这个过程非常漫长。

 

我们对B端企业也开发出了针对企业健康管理的一套流程和体系。

 

那怎么样支撑前期的现金流,不管融资也好,往前发展也好,需要多产品的支撑, 体创目前走的第一步是跟房地产的结合,协商怎么进入社区店来做整个的运动健康管理,线下的一个板块就是赛事。


体创未来要做的事情,目前有三个方向。第一,建体系。第二,建品牌。第三,扩规模。


我们面对的运动健康管理的客户是普通大众的所有人群,不管是有没有钱都能够消费得起,要从整个市场份额和占有率来看。

 

所以我们现在在跟医院的合作上,首先讲的是一定要跟医疗结合,一定要跨文化,这两个是目前我们体创目前来讲要做的事情,线下实体店首先拿的一定要是医学牌照,必须自己合法化、正规化和流程化。

 

第二,跟院校结合。我们现在跟医疗怎么结合,除了术后康复这一块,更多是从慢病管理这块开始入手,从慢性病,比如说亚健康人群、三高人群,我们是通过这些人群介入运动的手段和干预的。再结合运动康复配合医疗解决病人自身存在的问题,这点跟医疗是可以共存的,也不会起太多冲突。


A—T集团创始人 谭超  

 

A-T是比较复杂的集团,因为我们在同行业做了很多跨界。

 

第一块,我们最早是做了产品的引进、康复器械的外贸,包括生产、研发等,这是我们第一家公司。

第二块,在2012年的时候,做了一家运动康复诊所,目前在北京有一家,在澳大利亚去年入股了有20几家的诊所集团。

第三块,我们在2012年年底开始了做康复课程的引进。

第四块,去年花了很多资金做了一个网络公司(A—T康复在线),这块在未来10年我们主打的一个方向。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从2012年到2014年陆续开始做课程引进,我们把美国所有的课程做了一些调研,引进了一个美国的课程,像南加大我们最早是探讨,把这个课程变成中国商业化的。陆陆续续又引进了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等很多相关的课程,最近引进的是澳大利亚的课程。

 

我发现这些课程有一个特点,都是一个比较独立的技术体系,但是我会发现,中国的基础教育跟国外不一样,很多人学了相关的技术体系,但是到真正临床的时候不会用,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哪个体系可以用上。归结起来,问题在于中国基础学历的欠缺,我们如何用国外的技术体系来弥补这块?因为国外的技术体系很独立,没有针对这块内容进行一个系统的,特别是在思维方式、思路上的相关教学。

 

所以,在2015年,我去跟澳洲APA协会接触,这几年一直跟他们在探讨,能够把他们的课程国产化、体系化、网络化,我们准备了大概有几年时间。现在我们的体系已经出来了,下一步最难的,就是把它形成一个网络的方式呈现出来,希望它能够作为中国这个领域的前行者。

 

英智康复集团副总裁(前)李敬崴   

 

我是投资人出身,2009年在投资银行开始接触医疗领域,后来接触到了康复。

 

过去几年我踩过不少坑,我们做了4家店测了4种商业模式,其中有一种,我今天还在思考,当时2014年干这件事儿至少提前了5到10年,到我今天还是想做。


叫做把康复设备做精准健身,上海看到一家健身机构在做的,商业模式很有意思,做女性市场,而且是30岁到50岁之间,到店30分钟解决你诉求的问题。是从之前的泛健身到精准健身。


目前市场的需求从健身到精准健身到体能,健身是这里边最上游的。

 

所以说回来,是不是可以考虑用最专业的事情做降维打击,打击你精准健身市场,我2014年引入了欧洲最好的健身设备,大家都在问扩张有问题,人员不知道从哪来,欧洲今天在德国已经有很多的康复设备就是让初级人员可以操作设备解决一些治疗问题。

 

但是吃亏的是,2014年投放了市场一年多,那个时候教育市场很难,中国人比较懒,更多喜欢中医上的概念,所以2014年的时候非常困难,但是今天我们还要想,到底是不是应该要去做。

 

第二个是说目前这个市场的客户黏性也比较低,2016年英智三家半店,那一年做了实打实的1000个客户,如果一个客户做到1万,相当于2016年是1000万的收入,这是一个不错的收入,很不幸2016年的客均收费不到1500块钱。

 

到了2017年初,我现在看同行业,即便什么都不做,客均到店量和客均收费也提高了很多,英智当时做到3000到4000,所以解决客户黏性、客单价收费的问题,我不认为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这个是一个行业反转的问题,我相信这个行业一定会反转,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我认为现在的康复行业跟90年代初的体检行业,2000年的互联网商城行业其实是一样的,一旦消费观点发生反转的时候,就像马拉松一样,它会变成一个全民运动。

 

今天看起来是一个很小众的市场,未来一定是一个大市场,要解决的都是大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我的客群收费问题、黏性问题、人才问题,或者说怎么样用设备的方式来解决人才的问题,我觉得解决这些问题以后,会迎来整个行业的一个大春天。


延展阅读:


后起之秀:南京运动康复的掘金年


运动康复又一起融资,弘道要怎么用A轮这数千万人民币?| 创业熊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作者严小寒,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