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进入下半场,能跑出不烧钱的生存模式吗?

2018-03-17观点李昂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共享单车在万物复苏的季节迎来了2018年第一笔融资。

3月13日,ofo小黄车宣布完成8.66亿美元E2-1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

这是2018开年共享单车行业第一笔融资,同时,也创下了目前该领域单笔最高融资记录。此次融资距离ofo上一轮超7亿美元的E轮融资,已有10个月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本轮融资采取股权与债权并行的融资方式。


534_副本.jpg

▲哈罗单车开始实行免押金策略


也就是在这一天(3月13日),哈罗单车在北京宣布“全国免押战略”,称芝麻信用650分以上的用户,通过支付宝“扫一扫”车身二维码,选择授权芝麻信用,就可以在全国免押金骑行哈罗单车。而在此之前,哈罗单车的押金为199元。

哈罗单车单方面表示,这项活动预计到今年底可辐射1.6亿骑行用户,免除押金总额超过300亿元,过去三个多月,已在20个城市开展芝麻信用押金,为哈罗用户免除约18.89亿元押金。


已在2017年12月先后完成D1和D2两轮融资的哈罗单车,总融资额已超过33亿元人民币,分别由蚂蚁金服和复星领投。

其实2018年初,在众多共享单车中,哈罗单车是最先有可能完成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的,除蚂蚁金服、复星以及部分老股东继续跟投,将会引入新的重量级投资者。多家媒体透露,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四轮+两轮”业务战略,构建智能立体化的出行平台,但截至目前,哈罗单车却迟迟没有官宣,使得其实际的融资情况扑朔迷离。

另一边,滴滴选择在2018年元旦过后宣布收购小蓝单车。已经投资了ofo的滴滴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在布局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1月25日,滴滴推出自有品牌“青桔单车”,目前仅在一线城市之外的成都、南昌、合肥等部分城市运营,而且该单车品牌实行了免押金骑行的策略。


600_副本.jpg

▲滴滴开始在成都街头进行青桔单车的投放


随着小蓝单车被收购,共享单车第一波倒闭潮告一段落。回首2017年下半年,先后有悟空单车、町町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等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倒下,而这些企业都存在押金难退问题。

2017年6月起陆续倒下的共享单车:

6月13日,运营仅5个月的悟空单车,因资金匮乏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6月21日,3Vbike公告因大量单车被盗,宣布停止运营。

8月2日,町町单车传来“跑路”的消息,后被证实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止运营。

9月29日,酷骑公告,因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公司作价10亿元被四川某公司收购,CEO高唯伟职务被罢免。

11月15日,小蓝单车团队解散,拖欠供应商货款近2亿元,员工工资未结清,CEO李刚公开致歉。

11月23日,小鸣单车被曝出挪用资金支付供应链,拖欠员工工资2个月。

在2017年上半年,共享单车行业还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融资消息一个接一个。两大行业巨头,摩拜单车在6个月的时间内,从D轮进入到E轮,三轮的融资总金额达9亿美元;ofo的两轮融资金额达11.5亿美元。

其他获得融资的共享单车品牌还有,小蓝单车A轮4亿元、永安行A轮、哈罗单车B轮和B+轮、小鸣单车B轮数亿元、骑呗单车A轮1亿元、一步单车B轮、由你单车A轮1亿元、七彩单车天使轮1000万元、百拜单车A轮、校校单车天使轮千万元。

这些集中获得融资的共享单车品牌,也与后来的倒闭潮形成鲜明的对比。

除去已经出局的共享单车,存活下来的共享单车企业距离自己上一轮融资也有一段时间,如今在行业格局的变化中,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曾在2015年3月获得A轮1500万美元融资的700BIKE,在洗牌过程中的日子也不好过。目前,700BIKE只突围出来一个700Kids,还有三个团队在突围,仍在验证阶段。3月13日,700kids在小米有品上进行众筹,众筹价为358元,众筹结束价格恢复399元。

优拜单车在2016年12月获得A+轮1亿元融资,2017年7月首次展出绿色智能停车系统,并于今年2月提出,要借助区块链技术,来提升整体运营水平,优拜单车创始人余熠解释区块链的应用称,在国际化发展中,优拜遇到的问题是,不同国家用户使用不同的货币,这对优拜的结算带来麻烦,如果引入Token,就有可能大大简化结算效率。

与其他共享单车运营场景不同,百拜单车在获得A轮融资后半年,推出景区智能单车,分为单人车、双人车、家庭车三款车型。按照2400元/辆车的投入,20元/小时的计价模式,景区每天每辆车就可收入74元,由此推算景区32天就能收回全部车辆投入成本。

从盈利模式来看,共享单车的营收来源包括用户押金+骑行费用。免押金对于还忙于烧钱战的共享单车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大的资金压力。

在过去一年中,共享单车从免费骑行到推出1元月卡、3元月卡、5元月卡,到如今ofo实行20元月卡,很显然,即使是行业巨头也不可能一味烧钱,还是要寻求商业模式。

哈罗单车CEO杨磊曾经提供了一组数据,他称,目前哈罗单车一辆车每日运维成本只有0.3元,每天每辆车的折旧成本是0.6元。“这意味着每辆车每天收入1块钱我们就能盈利。”

众所周知,用户押金是共享单车最主要的现金来源之一,哈罗单车敢于实施“全国免押战略”,或许意味着,在共享单车大战已经进入下半场时段之后,这家公司还拥有足够多的弹药和资本来支撑其略显激进的策略。


在“下半场”还能保持足够的火力开战的,背后都有一些实力雄厚的金主作为支撑。在2017年6月获得B+轮数亿元融资的哈罗单车,在10月就被永安行全资并购。在随后11月对外发布的《哈罗单车用户骑行和属性报告》中,最新数据显示,哈罗单车已在120多个城市累计投放了逾300万辆单车。鉴于二三线城市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哈罗单车在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投放占比分别高达54%和40%。

1132_副本.png

▲头部共享单车背后的股东


而并购哈罗单车的永安行背后的股东之一是上海云鑫(也就是蚂蚁金服)。2017年9月,蚂蚁金服就领投了永安行低碳8.1亿元,持股比例达30.5%,位列第二大股东;12月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龄稷企业管理中心及其他投资人拟对永安行参股公司江苏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增资金额约23亿元,其中蚂蚁金服、上海龄稷分别对低碳科技增资19.86亿元和0.2亿元,蚂蚁金服成为永安行低碳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32%。

经过两轮融资之后,蚂蚁金服和阿里系维持住了在永安行低碳的持股比例。

其他还能在市场中看到的共享单车里,摩拜的股东之一是腾讯,累计投资金额在9.15亿美元以上;ofo的背后是滴滴和阿里基金;小蓝单车、青桔单车也有滴滴在坐镇。

那么剩下几家没有大资本注入的企业,若还没能找到新的营收增长点(当然,从目前看也较为困难),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就在今年央视“3.15”的晚会中,酷骑单车因押金无法退还、受到消费者投诉的情况。


而根据移动数据提供商极光大数据的报告显示,ofo和摩拜以及哈罗单车份额最高,其中,ofo和摩拜的MAU(月活)都超过了2000万人,而哈罗单车的MAU则超过了500万。

1132 (1)_副本.png

随着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大的共享单车品牌在具有规模效应的加持下更有可能提高运营效率,获得资本的青睐。除了“大鱼吃小鱼”的情况,市场里其他小玩家在无法获得资本注资的情况下,在2018年上半年可能就将迎来共享单车第二波倒闭潮。


乐观的情况是,共享单车行业巨头不断合并,像滴滴那样对市场形成大的垄断,在市场无增量投放单车的情况,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度,统一安排,减少成本。但最差的情况是,在上述市场格局下,缺乏竞争和优惠补贴,即使单车公司拥有了对行业和用户的定价权,依然无法刺激到用户。


一旦走到上述局面,共享单车使用频率降低,质疑就变成了——市场上最后残存的玩家能否盈利?不同于滴滴和UBER,共享单车从诞生之初一直需要在产品制造和折旧上花费很多成本,这些无法降低的制造和摊销成本才是两年来这些单车公司不断融资的根本。当市场最后的玩家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若它们还迟迟无法盈利,行业大小公司都面临的情况,这种质疑在更大层面上,会让人思考,这种商业模式还能成立吗?


延展阅读:

头部共享单车App运营报告:ofo正式入驻全球第20个国家完成2017出海任务

滴滴收购小蓝单车,共享单车格局生变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


课程表.jpg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