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中国各类消费场景做地推的毕振怎么都没想到,彼时难以攻克的社区场景会成为他今天的创业项目,并在3个月内完成累计1亿人民币融资额度。
当“共享”成为这两年最时髦的投资词汇,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迷你KTV相继站到风口浪尖,陆续占据商场、写字楼、高校几大类消费场景,从各大类头部项目的融资情况来看,资本无疑在这些场景里尝到了甜头。
一个窘境是,无论是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还是铺满商超的迷你KTV,都无法打通目前最大的生活化场景——社区。
这是一块尚未被开垦的、巨大的线下流量入口,从地推模式走进各大场景至今,唯有社区的准入门槛超出资本想象。
“高校我可以摆摊,商场我可以发传单,但所有地推方式在社区都是无法成立的”,作为中国此前最大的地推公司人人地推创始人,毕振曾绞尽脑汁打入社区未果。
一年之后,毕振带着自己的核心团队找到了进入社区的钥匙,创立共享健身仓项目觅跑,并在公司未成立之前拿到首轮融资,今年6月成立的觅跑9月宣布完成第三轮7500万人民币A轮融资,天使轮、Pre-A轮投资方经纬创投、合鲸资本,信中利资本全部跟投。目前,三轮投资总额已达到1亿人民币。对资本而言,嗅到的是今年最大的线下流量生意。
共享健身仓有多火?据懒熊体育不完全统计,自今年8月首家健身仓项目觅跑在媒体公开至今,市场上已出现超过10家共享健身仓项目。
共享健身仓融资项目统计
总体来看,目前健身仓主要投放场景为社区,形式以单个仓体放置一台健身设备为主,通过微信、App、小程序等不同形式扫码进仓,押金从0-200元不等,觅跑的定价在0.2元每分钟,毕振核算成本下来,单个仓体成本回收周期在8-10个月。
“我们希望打造一种生活方式,实际上做的是一个空间的使用权,我们给你提供更多的选择方式,有的人进来就是乘凉的,看会电视上会网,其实也行”,毕振认为健身仓一方面顺应国家倡导全民健身的大方向,落到实处则是在社区场景内提供一种新的场景。
在这种大的方向之下,觅跑2.0版本健身仓在硬件设施上有所强化,4平米左右的空间内除了电视、Wi-Fi,新增了影音游戏娱乐设备,以及受众更为关心的负离子智氧新风净化系统。“我们现在就是要把所有资源调动起来,快速扩张”,毕振坦言媒体和市场对共享健身仓的关注增加了觅跑在业务上的压力,产品迭代的速度也将变得更快。
觅跑2.0版本健身仓
在全国社区数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速度的确是目前健身仓项目的关键点,这点和2012年外卖市场的战况颇为相似,一方面考验各家产品打磨能力,另一方面,地推能力则显得尤为关键。
下周即将从上海市场转战深圳的毕振并不担心觅跑团队的地推能力,毕振介绍,目前觅跑地推核心团队来自饿了么和人人地推,是有着3年以上地推经验的一支团队,毕振本人为饿了么早期创始成员,此后曾创立饿势力网上订餐和人人地推,均是以地推见长的创业项目。对觅跑来说,这轮融资完成后将加快拓展速度。到今年年底,觅跑计划在全国10余个城市累计投放3000台健身仓设备,以拉开和其他家之间的市场占有率。
社区场景上,觅跑目前已和万科、龙湖、绿地、招商局等多家地产商签下上千个场景社区。打开其最新版本App则不难发现,新增推荐物业功能建立了和消费者之间联系,从C端获得更多物业信息,以降低地推成本。
产品打磨方面,则通过在仓体贴上二维码构建社区微信群获得用户体验反馈。“我们还在测试阶段,需要知道问题”毕振透露,目前仓体建造供应链方面已经可以实现量产,随着产品迭代更加稳定,量产后单个健身仓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觅跑本轮投资方国中创投为国家背景,是由中央财政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成立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这在一定程度成为觅跑此后进入社区强有力的背书,而进入社区的地推成本和速度则是目前抢占市场最为关键的一环,在全民健身的大政策下,觅跑本轮投资方很大程度上将降低其地推门槛。
共享健身仓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少,产品的体验,用户重复使用率,社区进入门槛,地推带来的高额成本,都将这个创业项目推上更引人注目的“烧钱大战”里,现在看来,完成三轮融资的觅跑正在引起这场“大战”,而一旦这个模式撬开社区这块场景,未来更多商业模式都有尝试的可能。
“比如便利店”,毕振笑着说。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www.mao36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