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CEO赫伯特·海纳的合同要到2017年3月才结束,但是投资人在今年2月就已开始物色新的CEO人选。据彭博社的报道,阿迪的两大股东,美国东南资产管理公司和总部位于伦敦的联合投资集团,现在更倾向于找一个“外来者”来带领阿迪重现辉煌。
业绩糟糕是大股东对海纳不满的根本原因,这家1949年成立的运动品牌老店正陷入困境。
根据阿迪达斯2014年的财报,集团收入由2013年的142.03亿欧元提高至145.34亿,但其净利润为5.64亿欧元,比前一年的7.73亿下滑了27%。
更糟糕的是,阿迪达斯在2014年全年股价暴跌38%,第四季度还出现了高达1.4 亿欧元的亏损——这大概相当于其总部所在地、德国小镇黑措根奥拉赫居民近半年的全部收入。
近几年,赫伯特·海纳统领的阿迪达斯,把市场重点放在了拉美和大中华地区,从2014的财报数据看,拉美地区总销售上涨15.8%,大中华区上涨10%,成绩说得过去。但在运动领域极为重要的美国市场,阿迪却出现了1.4%的下滑,去年9月被UA反超,跌至运动品牌第三。这或许也是投资人决定提前换人的根本原因。
在体育品牌行业分析师马特·鲍威尔看来,“美国不但占据了全球运动鞋市场销售额的40%,并且百分之百地控制着世界运动鞋的文化趋势。要赢得世界,你必须要赢得美国。”
图注:2014-2015赛季NBA球员所穿球鞋品牌分布
在投资者看来,海纳怠慢了美国市场,主要错误有:没花心思了解美国人的口味;缺少大牌明星代言;产品从设计到摆上美国商店货架,要花18个月,周转太慢;收购锐步造成对母公司的拖累。
60岁的海纳试图做最后的“抵抗”,这位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的瘦削老男人,从1987年就开始为阿迪效力,14年后他荣升为公司CEO,到现在时间又过去了14年。
进入2015年以来,阿迪达斯开始改变营销策略,公司在北美市场动作频频。
今年1月,阿迪达斯北美区总裁马克·金宣布,未来三年将与最多250名NFL球员和250名MLB球员完成代言签约;3月,公司宣布将放弃NBA球衣赞助的续约谈判(后被耐克抢走),将未来的重点放在球星代言上。
在篮球鞋的市场份额上,阿迪早已被耐克远远甩开。8月,阿迪砸下2亿美金,签下当今火箭球星詹姆斯·哈登。有趣的是,签约之后的哈登,近日被TMZ等媒体曝出仍然穿着耐克球鞋。
9月15日,阿迪取代锐步成为NHL球衣和头部护件的赞助商,意在包揽冰球市场。
让所有职业球星穿上他们的球衣和球鞋,以巨星效应带动美国市场的发展,阿迪准备用耐克的方式追赶耐克。
改变正在发生。数据显示,2015年截至3月31日的前三个月内,阿迪达斯财报显示净利润为2.21亿欧元(合2.49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2%,集团销量增长17.3%,达40.8亿欧元(合46.1亿美元),剔除汇率影响,收入增加9%。
2011年,阿迪发布了新的传播口号——“Adidas is all in”(倾尽全力,在赌场上意为“全押”)。现如今,对于海纳本人来说,或许也要“all in”了。
赫伯特·海纳在阿迪达斯的大事记
2001年,赫伯特·海纳出任阿迪达斯CEO,第一家阿迪经典系列Original专卖店在德国柏林开张。
2002年,推出“Climcool”系列跑鞋;同年,签约年仅15岁的阿根廷球员梅西。
2003年,将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三大分支机构合并为大中华区推广机构,并将其看成阿迪达斯全球发展的战略方式之一。
2005年, 以31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运动品牌Reebok(锐步),并获得旗下Rockport品牌。随后成立Adidas-GROUP集团,旗下拥有Adidas、TaylorMade以及Reebok等品牌;同年,北京奥委会宣布阿迪达斯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
2006年,正式成为NBA球衣赞助商。
2007年,阿迪达斯经典系列“Adidas Original”专卖店落户上海。
2008年,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与耐克相差1%,这是他们离第一最近的时刻。
2009年,与迪士尼共同宣布,双方将携手推出全新婴儿及童装系列产品。
2010年,推出“Route 2015”计划;同年,“史上最轻”足球鞋——F50 adiZERO发布。
2011年,更换传播口号,新口号为“Adidas is all in”,并重点包装梅西(足球)、贝克汉姆(足球)、凯特·佩里(歌星)和德里克·罗斯(篮球)。同年,阿迪宣布锐步转型,专注健身领域。
2013年,开始重视跑步市场,发布“Energy Boost”跑鞋。
2014年,放弃与中国国家队装备续约,耐克接盘。
2015年,放弃NBA球衣赞助续约,成为NHL的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