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急救市场扫描:分秒必争的赛道如何奔跑?

2016-12-12观点金承舟

酷爱跑步的老倪之前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场马拉松比赛会差点要了他的命。


40岁的老倪平时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会起床晨跑,也参加过不少专业的马拉松特训营。在外人看来,他体魄强壮,少有疾病侵袭。


然而,就在去年,参加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时,他跑了35公里之后,突然感到一阵不适,随即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


幸好有人相救。附近的急救人员立刻来到老倪身旁,对其进行了紧急心肺复苏处理,随即送上了救护车。等醒来的时候,死里逃生的老倪已经躺在了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里。


救了老倪的,是为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提供急救保障的“第一反应®”团队。第一反应®创办于2010年,其创始人兼CEO陆乐告诉懒熊体育,公司迄今已经服务了包括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戈壁挑战赛在内的188场赛事,覆盖选手73万名。


462434956.jpg

▲ 第一反应®参与保障了今年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随着体育产业的火热以及人们对于运动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各项各类的赛事开始在中国风靡。以马拉松为例,依照中国田径协会官网每年公布的赛事日历统计,2014年全国各地共举办了50场马拉松,2015年则达134场,今年更是高达306场。


但针对赛事的各种保障和服务确没能同步发展,比如最为关键的急救和医疗保障服务的相对缺失,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最为突出的就是选手猝死。懒熊体育根据新闻报道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起三年内,就有十余起马拉松猝死事件,年龄大多在正值青壮年的20至40岁之间。


以群众参与度最高的马拉松赛事为例,北马、上马这样的大型赛事由于肩负着提升城市形象的任务,具备一定的公益属性,不完全是商业赛事,其医疗保障也有市卫计委和各大医院在背后支持。但是更多小型商业赛事就没有这样的“福利”了,或者说,即便可以得到一些支持,因为医疗资源的紧缺,赛事也很难得到充分保障。“抽调十几辆救护车,几百个医务人员去为商业赛事进行保障是不合理的,也会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陆乐说。


第一反应®并不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提供赛事急救和医疗服务的商业机构,同样在做类似工作的,还有成立于2015年的上海合恩医疗,以及一些私立医院,比如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提供协助医疗服务的北京和睦家医院。同时,也有一些社会公益团队,如公羊会、OSMART急救保障团队等。


其中,合恩医疗的团队参与了马拉松、自行车以及铁人三项等体育赛事的急救保障,今年“上马”的赛事保障也有参与。其创始人兼CEO赵驿告诉懒熊体育,他们如今也已服务了120场左右的赛事,覆盖了80至100万左右的选手,每场赛事的服务费用约为15万。


市场的需求催生了商业力量的进入,也是第一反应®和合恩医疗这样的创业公司开始出现的原因——毕竟,如果有选手猝死在赛场上,这对赛事品牌是致命的打击。越来越多中国的赛事组织方也开始意识到,在赛事急救这样的服务上花钱是必要的了。


运动消费比较成熟的国外市场早已出现了同样类型的公司,比如英国的Sports Medicine Consultants。


“国外运动人群比较成熟,大家对于参加赛事可能的风险有心理接受度,赛场猝死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引发的社会影响会更大。”爱燃烧创始人兼CEO王烨对懒熊体育说,这种国情为赛事急救商业公司提供了更好的生长土壤。


在赛事火热起来的过程中,中国跑者的“不成熟”越来越受到关注。比如,据《南方周末》报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专科主任李卫平教授曾统计分析过近两年来的猝死数据,他发现中国大陆发生的8起马拉松跑者猝死事件,全部发生在“半马”赛程。通常来说,选择跑半马的都是跑马新手,他们也是让赛事组织者最为担心的环节。

赛事急救和医疗服务作为中国体育产业的一个细分领域,从目前已有的市场价值来看,还不算一个“大赛道”,但是因为可开拓空间还很大,获得了不少投资人的关注。第一反应®与合恩医疗目前都正在筹备A轮融资。


这条“赛道”更需要争分夺秒


陆乐有创业的念头,缘于三年前的一场意外。一位他在中欧商学院的同学,在参加一个长距离跑步比赛中,倒在了终点前的200米,送上救护车却再也没能醒来。


这对陆乐的触动很大。他平时也是一位极限运动赛事的爱好者,在国外有过多年的参赛经历。他明白,如果这位同学在赛事现场能有及时的救治,完全有可能起死回生。


经过一番调查后他发现,国内的赛事急救保障体系相当糟糕,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而在国外,尤其是在欧美、日本等地区,人们的赛事保障意识都很强烈,也掌握了不少日常急救技能。


这一点,外科医生出身的赵驿也意识到了。“就单从急救培训所普及的设备上来说,像AED这种设备国内几乎是没有普及,而AED在国外都已经非常的普及并被社会公众熟练的使用。”赵驿说。


AED,也就是体外自动除颤器,在当前医疗界被认为是第一时间例拯救心脏骤停最有效的工具。上海急诊医师协会会长陆一鸣在接受上海纪实频道采访时说:“50%左右的心跳骤停,都是由于恶性心率失常导致。如果不是对其进行外界的电除颤,很少有机会能够存活。”


1559115781.jpg

▲ AED是医疗急救不可或缺的仪器。


在急救领域,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常识就是“黄金四分钟”。也就是说,当人发生心脏骤停后的四分钟内,能够及时得到干预及救治的话,其死里逃生的几率将会大大提高。因此,赛道上的急救,需要分秒必争。


诞生于2007年的东京马拉松,创造了9年零死亡的傲人纪录。据媒体报道,东马通常会部署42名医生、70名护士和420名专业救护成员,以及15个救护站和60余台AED,这也就是其能够创造这一纪录的主要原因。


以第一反应®为例,为了在赛场上实现“黄金四分钟”的救援,陆乐和他的团队需要做很多工作。


当确定负责某项赛事的急救保障的时候,他们首先会提前2个月进入赛事组委会,对整个赛事的风险以及当地的医疗资源进行评估。陆乐会要求修改一些危险系数较高或者救护车难以快速抵达的赛段,并对接协调当地可以配合的急救医生。


确保赛场上的通讯也非常重要。当几万人聚集在一块区域时,城市的3G、4G信号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保证通讯,在今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中,第一反应®投入了450台带有定位功能的数字无线电台以及5套中继台,确保急救通讯系统运转正常。


此外,赛前几周,所有的赛事急救志愿者需要对赛事进行模拟演习。尽管他们往往已经过了7个小时的高强度培训,仍需要进行反复的演习操练,来培养相互之间的合作默契,才能走上赛道。


赛中,第一反应®的核心科技:智慧应急救援系统3.0将开始发挥作用。这个拥有49项专利技术的产品,能够解决很多赛事中出现的状况。“比如赛道上有选手需要帮助,系统能自行判别周围哪一辆救护车能最快抵达现场。如果同时有三个选手发生状况,系统也能够分别设置急救方案。”


这套体系,陆乐和他的团经过三年多的不断摸索才得以确立,如今已经挽救了赛道上的11条生命,救活率达到100%。陆乐还向懒熊体育透露,即将举行的东京国际马拉松赛,也将沿用这套由他们研发的体系。


而在日常中,第一反应®也在不断提供着急救培训。他们的培训课程分为强化班和普及班,前者课时长达6个多小时,收费为1200元/人,后者课时2小时,收费为200元/人。作为美国心脏病协会在中国设立的300个培训点之一,他们三年内培训了超过10000名的志愿者,今年新增急救志愿者4000多名,每一位通过考核的受训志愿者都能得到由美国心脏病协会颁发的证书。


和第一反应®相比,合恩医疗的主营业务差不太多,他们的主营业务涉及赛前体检、赛中急救体系构建、赛后数据分析、企业急救体系构建、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课程、急救设备租赁、销售。赵驿向懒熊体育透露,每场赛事收取15万左右的急救服务费用是他们目前收入占比最重的部分,占到了80%。


566553089.jpg

▲ 合恩医疗的志愿者在赛中实施急救。


这条“赛道”跑起来不容易


不过,要充分开发这个市场,现阶段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要的便是意识问题。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首席医疗官马宏赟告诉懒熊体育,2015年全国马拉松赛事迎来井喷的同时,也暴露了赛事医疗保障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有些是没有做好,不知道怎么做好;有些根本没有意识到需要一个科学的医疗保障体系,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赛事急救还是靠传统的急救资源的简单堆积,不成体系化运作。”


上文提到,三年里国内仅马拉松赛事总共就有接近500场,而第一反应®和合恩医疗覆盖的赛事,还不到马拉松赛事数目的一半,更别提其他赛事了。这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赛事主办公司的意识问题。


比如陆乐就碰到过一些令他无言以对的事情。当第一反应®的口碑传开后,有些赛事公司找上门来,相邀参与赛事保障。不过,他们不愿意支付保障费用,提出只需第一反应®挂个名,具体的执行无需陆乐的团队参与。哭笑不得的陆乐只能拒绝:“我干嘛要砸自己的牌子?”


赵驿也表示,他见过很多赛事公司,在赛事本身的运营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力争将赛事做的精彩纷呈,但是在医疗急救方面,往往只投入很少的预算,有对这部分重要性、资源不了解、不认知的原因,也有过多寄希望于政府去做资源配套。所有这些,都导致赛事医疗急救资源培训严重不足、不合理,结果可想而知。


意识问题还体现在赛事医疗保障的其他相关环节。一方面是赛前体检。马宏赟介绍说,目前国内各地马拉松赛事的参赛者准入体检标准都不一样,总体来看还是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就以开篇提到的老倪为例,他在赛前也进行了心脏彩超相关项目的检查,不过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人在正常状态下和极限状态下的心率表现是不同的,这方面一般的赛前体检很难查的出来。”陆乐说。另外,由于医院平时客流量大,体检排队需要花很长时间,很多选手因此就伪造了体检报告,赛事公司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还需要完善的还有赛事保险。据赵驿了解,目前保险公司普遍缺乏对赛事风险的专业评估,因此只愿意向赛事方提供较低级的保险,或者以赞助的形式附送。这些保险承保金额很低,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利润空间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但选手遇险后索赔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险赔付,来覆盖自己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无论是青年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享受着同样的保障标准,忽略了不同人的身体差异。甚至,为了避免损失,不少保险公司会刻意剔除一些高风险的条款,连心脏骤停发生的猝死也会被排除在外,保险真正所起到的效果可想而知。


而且,不仅仅选手需要保险,围观的群众安全同样需要保障。在欧美,几乎所有的赛事都会购买公众责任险,而国内却很少有公司愿意这么做。


在互联网保险电商平台慧择网副总经理蒋力看来,这就需要政府层面出台指导意见,来规范这一市场。“随着赛事活动越来越商业化,如果政府方面能对此出台一个规则或者指引的话,合理利用保险这一工具保障选手的利益,无疑能使赛事活动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蒋力说。


另外,第一反应®与合恩医疗这样的公司在目前阶段也会面临一些专业性上的质疑。比如跑马爱好者、爱燃烧CEO王烨就对懒熊体育表示,如果把赛事医疗救助比作安保的话,商业公司目前的角色还只是保安,所起到的作用也只能是辅助,卫计委和医院等“正规军”才是警察的角色,“首先商业公司的员工是不具备行医资格的,其次即便只是中暑这样相对小的问题,专业的医生和受过训练的志愿者给出的治疗方案也是不一样的。”


今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由中奥路跑负责运营。该公司一位相关人士告诉懒熊体育,今年北马的医疗急救保障是由北京卫计委统一调配,出动了28辆救护车和150名左右专业急救医生,同时也面向高校招募了一批志愿者,由卫计委统一负责培训。


这位人士表示,也有从事急救保障的商业公司找过他们,但考虑到北马赛事的规模,他们还是倾向信任由政府来主导医疗急救。


166853320.jpg

▲ 今年举行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由北京卫计委统一协调急救保障。


对于第一反应®这类公司的出现,马宏赟则表示很欢迎。3年前,“上马”医疗保障团队第一次尝试向社会招募急救志愿者参与赛事保障,眼下已卓有成效。除了第一反应®和合恩医疗外,公羊会和OSMART急救保障团队也参与了今年“上马”的赛事保障,800余名急救志愿者分布在了各段赛道,并在终点区域一起成功复苏一名心脏骤停跑者。“他们能在赛道上形成严密有层次的实时监测网络,第一时间发现、汇报并先期处理赛道上的紧急状况,为专业急救团队的到来赢得时间。”


在马宏赟看来,他们的存在是赛事专业医疗急救团队有效的补充,是赛事急救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在这之前,专业的医疗人员承担了马拉松赛事医疗急救的大部分工作,大量的医疗资源被占据。如今,有着高涨积极性和急救技能的急救志愿者团队纷纷加入,对马拉松赛事急救保障工作大有裨益,还能成为政府向公众普及推广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桥梁。


不过,马宏赟也承认,与国外成熟赛事急救体系中的急救志愿者相比,当下国内赛事保障公司的急救志愿者在赛道上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职责仍然十分有限,这主要是个人能力导致。“他们大多是仅仅能操作一些简单的CPR(心肺复苏术)以及AED,大大限制了他们能在赛道上发挥的作用。”马宏赟认为,这方面可以引进国外和港澳台一些先进课程和培训理念,帮助没有医疗背景的志愿者提高自身水平。


同时,马宏赟也表示,由于我国的急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较国外先进的体系相比,很多环节显得还很不成熟,未来进步的空间还很大。


这条“赛道”今后能怎么跑?


第一反应®和合恩医疗是比较早切入赛事急救这一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对于未来他们却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划。


赵驿渴望的是能将自己的产品朝着线上平台化的方向运作,搭建一个医疗急救保障体系的专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与每个环节的专业机构建立合作,从而使每个用户都能流畅地享受专业的医疗急救保障服务。


“比如说赛前体检,我们就可以和专业的体检机构一起,设立一套有效的体检标准,让原本繁琐甚至有些多余的体检简单化。”赵驿向懒熊体育表示。


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在非赛事时间也能享受急救保障。比如一位马拉松的跑者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也能在平台上求救。


同时,赵驿也把目光瞄准了选手们的日常生活,运动康复就是其中很大的一块市场。赵驿介绍说,现在很多的运动康复公司提供的产品,由于“太专业、太贵”,所以显得不“亲民”,不适合在互联网上推广。


此外还有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上。由于缺乏专业的医疗分析,不少产品虽能检测心率等一系列生命体征,却回答不了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赵驿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简单易懂的分析标准,帮助用户了解自己身体各项指标的具体含义。


陆乐也关心着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上的应用。在他看来,通过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检测赛事选手的身体状况,从而做出预判。以老倪为例,陆乐和医生对老倪比赛中一系列生命体征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早在老倪晕倒前8分钟,他的生命体征就已经不正常了。如果这时候能对其及时干预,后面的惊险一幕也许可以避免。


不过,陆乐给第一反应®定下的今后计划,则包括为更多的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产品。陆乐介绍说,在体育运动中发生心脏骤停的人数,大概只占到所有心脏骤停人数的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急救服务,是一个更大的市场。今年2月,第一反应®就接下了为阿里巴巴集团提供日常急救服务的业务。


一个月前,第一反应®自主研发的企业应急自救SOS系统完成,这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能够广泛应用在各式各样的办公楼中。“一层百来号人的商业楼宇,通过这套系统,能够实现90%以上救活率的保障。”陆乐说。同时,与保险公司合作,将自己的急救产品服务打包在企业保险服务中,也是陆乐考虑的发展方向。


这个模式也得到了元迅投资创始合伙人徐李的认同:“不局限于赛事市场,先抓保险公司和大客户是最好的方案。”


对于第一反应®和合恩医疗这样的公司来说,市场中出现更多的竞争者或许也是个很重要的事,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细分市场的关注度和提升大众的意识。


赵驿显得很乐观:“体育产业现在之所以很火,一方面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另外从参与运动的人群来说,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随着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公众对体育医疗方面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体育是一个大的场景,医疗与体育的结合,必定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推动体育行业更为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因为此种结合,一定会诞生出很多新兴的体育+医疗的产品。


市场似乎也在慢慢觉醒。徐李也向懒熊体育透露,目前已经有创业者渴望加入这个市场,他们也收到了一些相关的商业计划书。


1780739199.jpg

▲ 老倪目前已经是第一反应®的一名急救志愿者。


捡回了一条命的老倪,如今也已成为了第一反应®的一名急救志愿者,并出现在了2016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的急救保障队伍中。他也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身边更多人普及急救知识。“我要把这种保障送给更多的人,看看以后还能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才是最关键的。”老倪说。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


一个3公斤的移动健身房,茄子科技要让健身爱好者互相PK |创业熊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