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钱,体育产业还有什么?

2016-10-05职业体育惠志强

*本文发表于2015年12月


对于版权方们来说,中国已经是“热土”,这里的资本与大公司们对版权如此痴迷,但是,当提到体育产业的发展时,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出现:体育产业,除了有钱,其他都是初级阶段。


4xxx.pic.jpg


罗纳尔多可能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39岁的时候还可以如此风光一把。近期,这位巴西人来中国筹办了自己的足球学校,尽管他已经胖得不再像是“外星人”,但追随他的仍然有数不清的媒体、球迷等——在中国,这种廉价的尖叫与拥簇从来都不缺少。


5xxx.pic.jpg


这其中,还包括中国的体育公司们。我们看到,罗纳尔多很轻易就搞定了中国的体育公司,不少公司的创始人们也以与罗纳尔多合影为荣,然后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开来。当然,这是一种商业行为,罗纳尔多之所以能拥有这个待遇,无非是这个市场里需要他,有人愿意埋单。


不仅是罗纳尔多,西甲某俱乐部也将自己的一些权益打包在中国寻找买家,只是转了一圈后没有买家掏钱而已。此外,很多欧洲低级别联赛也来中国寻找买家,一些稀奇古怪与受众极小的赛事也在中国寻寻觅觅。


在他们看来,中国资本雄厚,买家多,更主要的,这里的人们对体育充满了热情。尤其是当下,中国的大公司们与其他国家的资本力量相比,实在过于慷慨。在谈判价格与筹码方面,他们在中国如鱼得水,欢畅无比。


至少,对那些版权方来说,中国的体育版权市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如果可以,他们一定会在这个阶段尽可能绞尽脑汁地多开放些权益给中国买方,然后获得一个高价格。



体育产业已经迎来了“资本热”的阶段。但是,通过资本购买的版权、后期消化、节目制作等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变化。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除了有钱,我们还有什么?


一个英国的朋友问我,中国体育产业中高级人才有多少?我鼓起了勇气说,差不多有200人。听我这么说,对方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他没必要惊愕,其实就这200人我都是鼓起勇气说的。这个数字不准,我也不知道哪里能够得到准确的数字。因为我从诸多行业人士那里打听,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四五十人。不过,现在阿里、万达以及诸多大公司与创业公司都在加码体育,这对人才肯定是非常渴求的,尤其是中高层的体育人才。


那么,当我们跟国外其他国家比较体育人才时,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有钱。


我们看到,美国很多基于场馆的创业公司,其模式早已不是简单定场馆那么简单,已经是围绕场馆有一个基于服务的生态出现。而我们的不少创业公司创始人迷恋于跟球星合影,做一些“形而上”的事情,这就必须要清醒,体育公司的商业模式肯定不能是跟球星合影。所以,当我们拿创业公司跟国外一些公司比较时,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有钱。


我们看到国外的科技对体育的介入,两者的结合使体育更加充满魅力。但看看我们的CBA出现一些直播时间不准等问题时,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有钱。



现在很多体育论坛大大小小都在举办,这本是一个特别好的交流机会,但很多人都是为了换名片而去,成为名副其实的“会虫”。


也就是说,我们在人才、技术、职业素养等方面远远都落后其他行业。我一直称体育行业现阶段是局域网,其他行业是互联网。如果这些方面不能及时跟得上,即使体育产业涌进来再多的钱,也是枉然。这个局域网必须得想尽办法变成互联网。


近期,我退了几个体育产业群,因为我加了十多个类似这样的群。这类群基本都一样,从来没有正常的沟通,也没有核心价值的讨论,全都是发广告与几分钱的红包。这类群充满江湖气,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很牛逼,都瞧不上对方,自然就无从深入交流与探讨了——往往讨论还没开始,火气就上来了,直白与敏感使他们很快就失去了风度。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www.mao361.com



作者简介:韩牧,出版小说集多部。曾任《财经天下周刊》高级记者、界面新闻体育总监,现为懒熊体育创始人。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