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韧专栏:中国体育产业的6个基本问题|产业周记

2016-07-13 职业体育林德韧

跑口体育产业的这段时间,看见了很多狂热、很多骚动、很多貌似的繁花似锦、很多吹出来的歌舞升平。通过一些采访、一些思考,很多东西全然不是那么回事。我们现在常常说大数据时代,但很多时候数据会骗人,更多的时候,我们普通人习惯用常识思考问题,而且往往用常识观察出来的东西,更加接近事情的本质。


今天没有花哨或者文采(读者:搞得像你啥时候有过文采似的……),谈一点基础的东西,题目叫做中国体育产业的6个基本问题:



林德韧专栏:中国体育产业的6个基本问题|产业周记


1.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如何?


现状是:没人知道现状是啥样的。


在2015年末,我写了一篇稿子,总结了一下这一年来在这个圈子里发生过的一些大事,题目叫做《体产烈焰,灼烧2015》,里面呈现了2015年体育产业领域的火爆场面。不过,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这一领域,我们目前只有火热的感性认识,却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理性认识,因为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统计一直是笔糊涂账。


这个并不是瞎说,在今年3月份进行的2016年两会上,我跟国家体育总局器材与装备中心原主任马继龙主任聊了很久,作为中国体育产业最早的一批从业者和管理者,他表示:“现在统计没有很好的数据,现在的数据仅仅是2006年、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和统计局对16个省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2009年以后的数据,都是以此为基础进行推算。”这一事实被很多体育学者印证过,我们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备持续的统计系统。


由于设备、人力、管理方式等等的限制,目前我们得到的关于中国体育产业的数据是不太精确的,也就是说,先别谈方向,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在哪。


林德韧专栏:中国体育产业的6个基本问题|产业周记

 

2.中国体育产业谁来管?


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一个更基本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体育由谁来管。目前我们的体育管理部门是国家体育总局,各地方有体育局。不过,若说到产业角度,体育总局和各地方体育局的管理能力就显得不足了,这里面存在一系列比较深层的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和作为其前身的国家体委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并没有形成对体育产业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目前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制定了许多关于体育产业的政策,但体育产业归根到底是跨行业的,体育局有制定政策的能力,但不见得有执行政策的能力,立法、税务、公安等部门,只可以沟通而不可以领导,在相关收益分配等制度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其他部门很难有动力去管体育领域的事情。


东城区体育局副局长马力在接受我采访时曾经表示,北京市关于体育产业的纲领性文件(也就是传说中北京市36号文件),落实到区一级,一共涉及到34个委、办、局,这里面的大部分跟区体育局是同级的,换句话说,体育总局可以下指标给地方体育局,而到最后,地方体育局没有权限指挥体育产业相关的其他部门,政策沉到最基层。


对这个问题我们总结下,一提到体育产业,首先想到是体育局该管,但体育局其实没有那么大能量管,这就造成了诸多灰色地带,基层创业者很多开创性的工作都是踩着政策的边缘走,摸着石头走一步看一步,无法光明正大地挺直腰杆。


大家都知道,目前世界体育第一强国美国是没有体育部门的,不光是联邦政府没有,最基层的地方政府也没有,我在驻美期间曾经写过一组调研组稿,题目是《美国群众体育观察》,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美国的体育系统均是各个项目的协会主导,结构是自下而上,就是先有基层的组织,再层层递进,最后形成全国组织,这与我们的体育系统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是非常不一样的。


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从美国体育的方方面面或许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无论是体育文化,还是体育产业,均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原因,百姓首先要有从事运动的场地,形成越来越庞大的运动群体,才能够最终产生文化需求、消费需求。


现在我们做的,把体育产业作为一个原因,而不去深究它背后的基础是什么,恐怕是不太合适的。


林德韧专栏:中国体育产业的6个基本问题|产业周记


3.体育产业的地位如何?


前面我们说到了,体育在中国社会中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其实体育产业在全国的产业格局中的位置也非常特殊,那么,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从增加值横向比较一下,2013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是21351亿元,与GDP的比值为3.63%,2014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7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未扣除价格因素),占GDP的比重为4.33%。2013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563亿元,同比增长10.82%,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到0.63%。所以,从体量上来看,体育产业占整体经济的比重并不高。


从社会关注度上来看,体育的关注度与政治、经济、社会、医疗、教育等板块的关注度相比还是偏低。


因为我见过很多地方把文化、体育合并成“文体局”之后,体育工作基本上没人干了;我见过太多学校反映体育老师不好招,因为他们在招聘竞争中考不过文化、音乐、美术老师;我见过太多空荡荡的体育场,除了给专业队训练就大门紧锁。


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是谁给的,不是说单位一把手重视乒乓球,体育的地位就提高了;也不是说我作为一个体育记者天天说体育重要,体育就重要了,而是貌似跟体育毫不相关的人,也能把体育当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具体点说,就是孩子打球不再被家长苛责、主项练体育的年轻人不再被“主流”歧视,大部分人都有规律的锻炼习惯、体育成为主流的社交话题(这个并不遥远,美国社会从总统到演艺明星都喜欢谈体育,因为这样才能接地气)等等等等,只有这样,体育的地位才算真正提高了

起来。


4.体育用品和服务的标准在哪?


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体育用品标准问题,另一个是体育服务标准问题,说到标准,可能体育迷们并不了解,但体育产业从业者们都应该知道标准的重要。说具体点儿,国际奥委会对于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提供的就是一套标准,国际足联也是一套标准,国际篮联与NBA之所以有纷争,说到根上就是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标准体系。与数学上的公理相同,标准问题是体育产业领域最基础的问题之一,中国体育产业若要健康发展,必须要尽快建立健康、高效的体育用品标准体系。往大了说,这事关中国产品、中国服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为高的标准代表着高的产品质量,往小了说,这事关每个与体育相关的人的切身利益,因为每一件产品、每一种服务,我们都希望他们是高质量的。


根据我们多地调查走访的结论,目前中国体育产业标准领域主要存在6个问题:1,标准少,不仅标准数量少,而且关注的人也不多。2,标龄长,如航空体育领域,有些1991年制定的标准到现在还在用。3,重要性认识不足。4,体育标准化建设队伍薄弱。5,标准化的实施和落地存在问题,政府和大众对于实践标准化的益处没有充分认识。6,对于标准制定的理解深度不够,学术界探讨问题止步于宏观,对细节的研究还存在空白。


最近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毒跑道事件,归根到底也是一个体育用品和体育服务的标准问题,在体育用品标准化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毒跑道事件将不是是最后一件。


5.发展自主IP,是不是只是说说而已?


近两年,IP这个词在体育圈里面热度很高。腾讯购买NBA网络播放版权,万达收购铁三公司,苏宁控股国际米兰等等均是在IP抢购方面的大手笔。必须承认,这些抢购展现出了中国体育产业人的国际眼光,在促进中外体育交流方面起到了客观的作用,不过,这真就是体育产业IP终极玩法了么?


前些天采访悦跑圈联合创始人梁峰,他提到一个看法我很赞同,他说这不是买IP,而是租IP。想想也是,国际米兰做得再好,意甲也终究是意大利的,NBA在中国再过火爆,毕竟根还在北美。想当年NBA求着央视播放录像,打开了中国市场后每年从中国卷走大笔的银子,从这个例子能看出来,租来的IP,获益最大的肯定不是中国。


个人认为,海外IP并购大潮正凸显了中国本土IP培养不足的现实,中超和CBA在国内火爆,但在国际上处在什么位置想必大家都知道。体育本身是西方的规则,中国人自古只有健身,并没有体育,所以,在西方规则的一整套体系之内闯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路,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建设中国自有IP势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有长期、稳定、增长的经济环境来保证,也需要包括所有中国体育从业者们的努力。


6.失语的基层,空间何在?


2015年的体育产业新闻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类——“资本大佬们在不停投钱、中央级和各省级部门在不停出政策,而体育产业金字塔底的基层从业者,却依然处于迷茫状态。


拿国务院46号文为例,通过将近两年的时间,体育产业的政策已在全国省级单位铺开,但距离基层真正的大范围实践还有一定距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体育产业政策如何细化以至于可以惠及基层从业者,大中小企业如何找准定位创新经营模式,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如何提升,都是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摸索的问题。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就是取消群众性商业性赛事审批的问题,这项政策的出发点非常好,简化办赛程序,但不止一名办赛人士跟我聊过,在取消之后,办比赛走程序更难了,因为体育部门不给批文,公安部门成为了把关人和责任人,作为安全第一的机构,公安部门必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办赛的口子把得更严,这有意无意地挫伤了民间办赛的积极性。


体育产业实际上是一个融合性的东西,非常具体非常细节,从上而下的推动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要真正形成蓬勃发展的局面,必须让基层拥有足够的空间和话语权。


结语:我并不是唱衰中国体育产业,我跟大家的看法一样,只要中国社会继续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中国的体育产业就有着光明的未来。不过,作为个人也好,集体也好,总是要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先进的经验、制定合理的规划、合适的目标、发动最广泛的力量,才能把事情做好,我们要热情,但也需要冷静。


当然,这6个问题远远不是中国体育产业目前面临的左右问题,只是随感随想、管窥一豹,希望在更深入了解之后,会得出更明确的结论。


问题之后是出路,关于出路和前景的问题,我会在下一篇当中着重讨论。


林德韧专栏:中国体育产业的6个基本问题|产业周记


作者简介:林德韧,参与过2014年巴西世界杯、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数十项国际、国内赛事现场采访报道,从2015年开始进行体育产业深度调研。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懒熊体育


延展阅读:


林德韧专栏:宁泽涛的沉默与李铁的怒吼,两个时代价值观的碰撞|产业周记


林德韧专栏:搞体育的,为啥都那么“二”?|体育产业周记


林德韧专栏:万达的矛和央视的盾,玩法不同,标准一样!|体育产业周记


林德韧专栏:中国体育产业的6个基本问题|产业周记

评论

还可以输入500个字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扫码关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