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抢七逆转击败雷霆,与东部冠军骑士在总决赛将再次相会。与西决之战一再刷新纪录的收视率和票房同时发生的,还有因裁判执法不公而产生的各种阴谋论,而且来势汹汹,似乎不可阻挡。
对于以精细化运作著称的NBA来说,今年季后赛的争议有点儿多,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
拿刚结束的西部决赛为例,德拉蒙德·格林踢裆事件官方宣布不禁赛,引发一众抗议;随后NBA官网悄然把“骑士雷霆总决赛再会”提前放上头条,内定论不胫而走;然后官方售票网站也捅出篓子,西决抢七前竟然提前开卖勇士和骑士的总决赛门票;甚至连一向专业的ESPN,也不着调了一番:东决六场结束后,他们还在推抢七的宣传片……
但这些事情加在一块,你会发现其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大逻辑——联盟并没有偏向特定一队。做过媒体的可能都清楚,大赛面前提前备料(输或者赢都有预案),是赢得先机和口碑的重要办法。我更愿意相信,这些只是工作人员的偶然失误。
阴谋论者不这么看。他们会把其中一个点单拎出来放大,比如“网站提前卖票”,那就是联盟想操纵勇士重返总决赛,他们甚至会找出“库里人气更高、勇士球市大票房好”的理由,而对“官网放出骑士vs雷霆头条”一事,又选择性忽视。
这就是阴谋论的厉害之处,因大部分人的信息不对称,很难找到足够的理由去反驳,也就是证伪,相反,他们却能轻松找出N个理由来证实自己的论断。
一个好的阴谋论,往往具备这么几个要素:抓人眼球的设定(高关注度事件)、给相关方有力的动机(有回响)、相对神秘的人物或者机构(曝光机会少),这仨再结合一些不全面的事实,就容易让阴谋论迅速蔓延。
而体育赛事,尤其是大赛,因为高关注度、竞争方自然对立、往往幕后都有组织人物或机构,容易成为阴谋论的温床。一些经典的阴谋论,甚至流传几十年仍有很高的传播力。
官方售票页面上,提前放出了勇士和骑士的总决赛门票。
NBA也不例外。1985年选秀状元签由折角(另一说是冰冻)的信封内定,乔丹第一次退役因为嗜博被抓,2002年西部决赛湖人逆袭国王,2014年马刺主场突然断电的空调……放到中国,因裁判不公正判罚导致球星“被照顾”从而多了个“干爹”(以前是斯特恩,现在是萧华)。
最新“被干爹”的就是格林,虽然联盟升级了他的恶意犯规,也罚了2.5万美元,但不足以平民愤,以至于NBA总裁都罕见出来向媒体回应此事。
“我在这联盟任职的时间足够长了,每年都会听到类似的阴谋论,今年也不例外,”萧华说,“我听到了(联盟偏袒勇士论),对我来说,这是最敏感的话题,它直接影响到联盟的核心声誉,甚至说实话,它也影响我个人声誉……毫无疑问,裁判失误是这个比赛的一部分,我们最希望的,就是球迷能够相信裁判的正直度,没有裁判会有意干预比赛。”
萧华这番解释足够坦诚,实际上,跟前任斯特恩的强势专制相比,他在联盟管理上一直强调透明,比如把以前一直藏在幕后的裁判管理慢慢摆到了台前,为此推出了关键比赛每场最后两分钟的执法审核报告,对于漏哨、错哨等争议执法进行官方解读和纠正。
萧华上台后一直主张NBA管理更透明化。
这个报告改变不了比赛结果,但对裁判工作的指引,对球队和球迷的疑问等都是个不错的解释——冤枉了我,至少给个交代吧。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就在今天结束的雷霆勇士抢七战前,球票的平均价格已经上涨到960美元,是过去5年的抢七战里第二高的。而一张场边座位票的价格在转售网站上已经炒到了2.9万美元。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来自于耐克在今年的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发送的电邮广告中,使用的正是格林双手将球举过头顶,右脚抬起并做出踢人姿势的照片。这似乎已成了他的标志性动作并且得到了赞助商的引用。
这就是NBA的厉害之处。一方面,无论有意或者无意产生的阴谋论,都会为赛事带来更多的争议和关注;另一方面,联盟为了应对这些观点,则要尽可能推进制度的透明化。前者能带来商业价值,后者可维护联盟品牌。
反观CBA,争议哨可能是NBA的好几倍,但不管是球队还是球迷,都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去削解疑虑,只能通过社交媒体来发泄。疑虑积累多了,就变成了对裁判和对联赛的不信任,久而久之,裁判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赛场文化难以建立。
如何利用好阴谋论,在这方面NBA一直表现得还不错。而总决赛即将开打,阴谋论作为体育大赛的附属品还会继续出现,并继续给NBA带来商业价值。
作者简介:黎双富,前知名NBA驻美记者,现懒熊体育联合创始人,圈内人称“富哥”,是首个跟队进白宫采访的中国NBA记者,著有《斯特恩传》、《NBA与商业》。
·END·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