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产明星偶像,而参与体育信息传递的媒体人也被视为网红。在5月18日由懒熊体育和华熙文体联合主办、丰田汽车提供大力支持的中国体育跨界峰会上,颜强、苏群、杨毅、贺炜四位体育媒体人就探讨了媒体在体育大时代中将要应对的挑战。以下是对话实录:
颜强:前两天我看到一条朋友圈流传很广的文章,说为什么中国体育没有网红?我以前也碰到过类似的提问,我想问的是,体育需要网红吗?或者说体育赛事需要所谓的真人秀吗?我们知道所有娱乐节目的真人秀,都是假真人秀,不管是《跑男》还是其他,这些剧情的设计、任务性格都有一定的表演加播和二次传播的过程。
体育赛事本来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真人秀,一个足球或一个篮球赛赛事,能够打上十几个月,每一场比赛都是真人进行的真人秀,除非是遇上被操控的比赛,否则你不可能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可能也是体育赛事独特存在的价值。而所有这些赛事的讯息,故事的传递,需要依靠的就是我们这些看似无用的,其实也真没什么用的媒体人。
颜强:接下来这个环节我会邀请我的几位同行来跟我们一块分享媒体在这样的一个体育大时代当中,将要应对的挑战,特别是体育和网红的关系。在这个里面将有请我十多年前入这行第一位搭档《篮球先锋报》总编辑苏群老师,在这一行我仰慕了十多年的杨毅老师,和我未来十多年还会继续仰慕的贺炜老师。
▲ 央视体育解说员贺炜。
贺炜:作为一个网红,我觉得自己有一点先天上的不足,脸太大了,这可能是我留了胡子的原因吧。其实我特别同意颜兄的观点,体育为什么没有网红或者说网红比较少?因为体育是一个需要积淀的过程,通过非常枯燥的训练才能拿到一个冠军。所以体育和网红先天有一种不相符合性,但是体育和现在的网络造就的网红可能有一些不同,但是体育也需要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让我们的明星,让那些在幕后支撑这些明星的团队都能成为大家熟悉的人。
颜强:杨毅,这两年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微信的公众号有打赏这个功能,你现在的群众关系非常“糟糕”。怎么样会出现这样的角色转化?不是说公众号成为网红,而是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是不是让你作为媒体人的角色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换?
杨毅:首先我想说我特别同意颜总刚才讲的,其实中国体育到现在为止真的没有什么网红,或者说网红太少,我们在正常的时间里面,刚才那一拍讲IP,可能只有大姚、李娜和刘翔三个IP,我觉得在体育领域这其实是一个悲哀。在这几年当中,整个体育产业看上去在蓬勃发展,因为政策力量从上往下,实际上,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体育大国,距离体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实还有一段漫长的时间。在不久之前我们聊天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体育人在网络上发声之后,在社交媒体的转发数量、评论数量和娱乐相比可能是几十分甚至百分之一。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面,中国最大的新闻是体育娱乐新闻,事实上当刘翔拿冠军的时候对他的关注没有他离婚的关注度那么大,这是中国体育非常悲哀的一件事,这是漫长的积累过程。在有网红之前我们红了,不是那么回事。
另外刚才讲到微信公众号,我现在确实做得还不错,在两周之前比较权威的全国榜单中,对目前所有微信公众号的统计,我的公众号排在所有微信公众号的第20位,是前100强里面排体育排第一的公众号。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得找到另外一个渠道,能够跟读者产生交流,产生刚才那一环节讲的情感交流,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以前你作品呈现的内容是那样,现在有更多的渠道让你来使用,尤其微信是一个重度垂直的,直接发到每个人的手机上,比过去几年的微博要垂直得多。你比如说作为一个微博所谓的大V,你可能有100万,或者有300万,苏老师有700万微博的用户、粉丝,但实际上每发一个微博,可能只有比如30万和40万人看到,因为如果你没在那个时间刷微博,基本上就看不到。但是微信是垂直的,直接发到手机上,会在那儿留下一个红点。
颜强:我其实特别想听听这种公众号的运营对你自己作为一个媒体人会带来哪些变化?我听到的第一点就是你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会更加及时、更加垂直、更加点对点,对于你生活方式会带来什么变化呢?
杨毅:对生活方式,我觉得让我考虑更多的可能,在这个时代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尤其现在自媒体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比如在广告投放的时候对自媒体的倾向越来越多,自媒体去支撑起一家公司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让我去思考是不是有单独做的可能性。我单独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注册公司,月底之前融资就会完成。
颜强:刚才杨毅说的时候用到一个词,我跟我的“读者”进行沟通了解,“读者”这个词我听着特别亲切,因为我们这个词说了有十几年。对我个人来说,接触铅字最多的就是我旁边的这个人(苏群),我和他合作有四年,以至于我现在要发一条评论,别人都讲,你懂什么篮球啊?我只能找苏老师给我作证,为我背书。
我们为什么要回顾这一段呢?因为在那个时代传播跟现在真是不一样,最开始苏老师给我发稿,他是最早用电脑写稿、传稿的人,但是那时候还没有电子邮件,不是互联网,那是点对点传稿,两个人在电话线的两头同时上线传过来,也发过传真,也用过手写。现在不一样了,你跟你读者交流的方式已经大大改变,读者来信已经不复存在了。
苏群:最早在二十多年前,我是写回信,因为每个星期都会从报社的传达室拿到一堆球迷的来信,每一封我都会回,那时候一周是六天工作日,我周末就会回信。之前论坛比较火,现在是微信公众号,我会看到平台挑出来的评论,再给人家回,我觉得虽然方式改变了,但是方法,本质还是一样的。我现在有时候看报纸会不自觉地拿手想要去刷一下,想刷出一个互动的留言,结果发现不可以。手机上看一篇文章我可以看一下别的读者是什么反映,但是在报纸上现在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形态变了。
颜强:你有这个反应还是基于你想和读者有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从网红说起,更多的是指体育内容的传播。报纸一直是非常被动,但是我觉得各种交互方式当中,最被动的还是电视,报纸还有读者来信,反倒是电视。贺炜是我们几个之中最年轻的,电视的传播到现在好像还仍然处在单向的传播当中,你作为一个主持人,一个比赛的评述者,对你的挑战越来越大了?
贺炜:我个人其实觉得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体育,可能和目前意义上的这种快速蹿红的网红不一样。我们一直是把自己生产的内容传播给大众,但是大众对我们生产出的意义是很难同时间看到的。当然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很多不同的社交工具,可以在解说的过程当中,或者做节目的过程当中能够实时看到一些反馈,但是可能在我们做节目的过程当中也需要一个高度集中注意力、去投入的过程,可能在这个状态之下你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到网上对你生产内容的过程产生一些反馈。
另外,我觉得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到一些体育运动员在他们进入最后决赛的时候,他们脸上的表情,大家如果去看这个转播的话,会发现在越高水平的竞技的巅峰状态,人的表情越淡漠,脸上没有表情。但是不代表这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停滞的状态,而是一种巅峰状态之下的生物和化学反应,在那个状态之下人很难在脸上表现出一种状态。
但是我想说明的是,你在非常专心创作的过程当中,你所有的精力、体力和你的智力都会用在表情以下,而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表象非常重要,因为你要把你的情绪和思想通过外界表达给屏幕另外一端的人看。
我很难成为网红,因为我缺乏网红的素质。有人曾经给我们提过一个建议,你们直播的时候能不能有一个反打的镜头,看看解说员在那些时刻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我说可能观众看到后会非常失望,因为当时人的外在状态不是一个非常适合观察的状态。所以我说愿意在我的作品创造出来之后有好的反馈,在我接收之后得到好的反馈,但是如果在过程当中,我没有做好准备。
苏群:我补充一点,你刚才提到电视的单向性,我觉得电视直播跟其他的传统媒体,比如报纸,还是类型不一样的。因为体育有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赛事,赛事根本的特性就是即时性,必须是当时正在发生的。这就把所谓的互动的那些东西全都给抛一边了。
当然现在新媒体会有很多的手段,比如说弹幕来表达观众的情绪的,有私人聊天室,有公众聊天室,一边看一边聊,这些都是互动的方式。但是你代替不了本人在即时爆发的一刻,当科比投进了最后一个球得60分的时候你所获得的感受。所以电视本身比谁都快,网络还有一个网速问题,所以我觉得电视不会过时。
电视要增加的特性就是什么?像刚才说的,缺乏如何把跟观众互动的东西能结合起来,用什么办法?那就是把它和互联网结合在一块。我们知道世界上最先进的,最早实行数字化革命的一个体育直播媒体,ESPN,他现在把很多视频切成很多小碎片,在网络上播出。刚刚播完那一场比赛,十分钟、二十分钟以后就请比如杨老师上去,就科比刚投进那个球的评论,这一条的点击量是非常高的,它代替了我们在发生的时候不能互动的缺憾。
现在的电视,包括像中央电视台,因为我们现在央视是高度集中的资源,央视他们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是不会落后的。但是他在同网络的结合上面,现在是比较落后的,这一块要开发。我们知道NBA在7月1日之后将实行一个新的电视直播的合同,它的年收入是20几亿美元。第一,我按传统的电视版权卖是卖不出钱去的,现在他把电视和网络打包卖了,你要包我的电视直播权,你也要包我的网络,你要给钱。
▲ 著名体育媒体人苏群。
颜强:你刚刚说到这一点,尤其从电视转到全媒体的版权,其实是说全媒体的复合型和不断地演化。但是落实到我们做这一行的媒体人,其实也是在复合性的,可能我们每个人主业是一种媒体,你看咱们三个都是做报纸出来的,贺炜应该是做电视,但是在自媒体上也非常活跃。
颜强: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追加问一下贺炜,像你这样一个电视主持人有时候个人形象是被放大的,由于你的传达是一个设定时限,在一个线性传播当中,你没办法实时地在中央电视台这个平台上跟你的受众形成互动。但是像今天缺席的黄健翔,在很长时间会有这种感情的困惑,因为他没办法澄清这样的事件,我觉得你也会面临这样的困惑吗?
贺炜:当然有。我个人一直的思考是,当人类社会整个的思想境界比较平稳,在平稳当中整体思想境界又比较高的那些年代,其实要得益于发声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当然不是经济成本,而是你受过训练的思考和受过训练的声音才有机会表达给公众听,这个成本是比较高的。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好处就是每个人都能发声,你在没有那么好的平台去发声的时候,你依然可以发声,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这样我们有很多平时缺乏表达出来的思想都被我们看到了,但是这个弊端就是还没有经过训练的思想和声音也具备了被大家听到的可能。
于是我们现在刷微博、刷朋友圈,你每天大量的时间被切碎,因为自媒体要以新、奇取胜,相对来说是非常态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你每天翻到的东西就是人咬狗的情况,但是每天在这个渠道上看到的,给你的印象是天天都在发生人咬狗、人咬猫,但是现在放下即时通讯工具走到菜市场去,在现实中你会看到老人摔倒,会有人去扶,你会看到小孩和家长走散,会有人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啊,你会发现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们现在的便利造就了我们获取信息渠道的便利,但是同时造成了你心态上的浮躁,因为你看到、听见、感受到的一种非常态的情况,为什么要到深山里去练功?因为可以屏蔽掉凡间的杂音。你在创作过程中,当你想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能还是需要安静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现在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我倒愿意在我创作的过程当中是屏蔽外界的,我当然会在我创作之前,通过和外界的交流,把一切该有的资料和信息都收集掉。我创作的这一个半小时之内不希望受到外界的打扰。因为我们这个创作是不具备可逆性的,刘翔在跑道上跑出十几秒的时间是不具备可逆性,你说我刚才那句话没有说好,我重新说一遍吧,但是不会再进行第二轮。
对我个人来讲,我创作的过程当中希望减少和外界的交流,但是之前和之后我需要看反馈,我需要我的思想在社交媒体上做一番沟通。我希望这个嘈杂的时代,我的想法是跟各位交流的,带给我们信息获取的便利,但是同时会让人类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最大优势也许在慢慢消失,那就是深度。
颜强:非常有趣的分享,用真实还原的方式跟我们讲述了体育内容从业者的感受,需要怎样的工作环境以及自己的生活将如何进行调节。这个话题接下来引导的必然是到杨毅这儿,因为杨毅在各个平台当中非常活跃,而且甚至在一些平台上表现出了以往作为一个记者编辑更强的一种拓展性,说评书,公众号上的好多文章说的是北京的生活,说的是自己家族的一些生活,而且是很细腻的一种东西,这样一种角色转换挺不容易的,因为我们都觉得好像一个人只有在一段时间集中某一件事情上才能找到一个工作状态,所以我特别好奇杨毅是怎么做到的。
▲ 著名体育媒体人杨毅。
杨毅: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平静,我刚才特别同意贺炜讲的,其实网络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的体现,网络世界是真实世界的极端体现,尤其在我们这个国度,更是这样的。从网络上展现出的戾气和浮躁。我觉得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受到,已经深深浸染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想尽快地去成功,恶狠狠地想成功。
我经常会见到很多非常期盼着去当领导的人,这是我特别想讲的,其实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特性,在中国没有什么事是领导解决不了,如果是领导解决不了,那就是更大的领导就解决了。经常有工作了几年,四五年就觉得我为什么还要干活,我就想当一个领导,当个领导之后就不用出去干活了,当然跟很多行业里微薄的收入是有关的,但是和我们的生存哲学和我们的文化也是有关的。
作为一个媒体人,或者作为任何一个行业的深耕者来说,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保持你内心的平静,保持一颗匠人之心,就是你愿意很好地去雕琢你的东西,无论是一场比赛的解说,还是一篇文章,从内心深处你会视它为一个作品,就像你的孩子一样,你会非常珍惜打在作品后面的你的名字,你不能拿你的名字开玩笑,如果时间一长就会别人拿你的名字开玩笑,这个价值就失去了。所以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匠人之心,任何事情能平静地完成你的工作,即使媒体工作者去尝试新的可能去创业,像颜总也是在做肆客足球,我觉得在内容上的坚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刚才你讲到除了篮球之外,因为我的公众号是一个重度的篮球狂热爱好者的号,其实每个人生活当中不只有体育,即便是一个再狂热的篮球爱好者,生活中也有他的家庭,也有很多观众其实在过去十几年以来一直是和我同在,虽然我不认识他,实际上一直在神交,或者是他一直在看你的解说,或者你的文章。你会看到有很多人的回应是,我从高中开始就看你的解说,或者我从初中开始看你的文章,现在他已经上大学了,或者他已经大学毕业了,大学毕业已经结婚了,结了婚了有孩子了,像我这个年龄,今年39岁,有很多比我稍微年轻一点的,30出头,结婚有了家庭,他们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在这个时候篮球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可能是他的精神的追求,是他的代入感,是他的一个梦想,但是很多时候要面对他的生活。我非常愿意除了体育之外,能够去跟大家分享更多的生活当中的点滴和得失,更多地去分享在生活当中的共鸣。
颜强:做体育内容的人现在还在追求什么?就是跟受众之间的关系,我们真的有时候非常要感谢这个时代,有了移动互联网这么便利的一种方式,我在这方面感受和杨毅一模一样,我不知道杨毅每篇文章的打赏是多少,我想他肯定不会当成生活开销,他肯定再用回到读者身上,因为这个钱说的不是钱,而是交互关系。我们以体育为纽带,说的是篮球、足球或者其他体育的故事,但是最终说的是彼此的人生和彼此人生的分享,网红能做到这一点吗?我表示怀疑。
苏群:我跟球迷争执特别多,可能有些人会看我,尤其是在一些赛事的热门阶段,比如季后赛的时候,隔上两天会回答一个球迷的问题,用一种非常婉转的方式晒出来。经常会有人觉得我心眼儿小。
为什么我会这样?确实是网络暴力比较严重。体育比赛中90%的人有代入感。你要去说的时候就要尽量公允一些,可是一般的球迷怎么能要求他没有立场,这是不可能的。首先最起码的,我喜欢谁,我才来看的,凭什么场上我一个人都不认识我来看,这就是代入感。
第二,有很多人是赌球,我是主张体育、博彩合法化,当然现在还没有这么公开,还是以福利彩票的形式。但是在私底下有很多人以这种形式来看球的。这个时候一旦不如意,他会很生气的。
所以我是希望首先不要使用网络暴力。其次,你要了解里面的规律,尤其是当我们职业体育当中有系列赛的时候,有整个赛季,是有很多发展规律在里头,但是我们大部分的球迷只是在一个年代的追星的过程。
打个比方说一个80后追科比,他是最幸福的,他追了20年,他比别的人长得多。等到科比以60分结束他的比赛的时候,他说我再也不看了,因为最后这个人,30多岁的人再看科比的球不容易了,上有老,下有小,压力是非常大的,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你让他在网络上宣泄一下还不行吗。
所以我是希望大家在这种过程当中,一个是尽量地克制自己的性格,另外一个尽量去接近这个规律,同时不保留自己的情感,不压抑自己的情感,体育的核心其实在这里。很少很少有人做到绝对的客观、公正,在这个时候我是通过大量的和球迷之间的互动来进行了解他们的感受。每天晚上,我都会在在微博上一个私信群,有四五百人加我,我会突然空降,说完十分钟,我就说,我要准备比赛,我先撤了,你们先聊着。因为你不可能在大街上说,谁喜欢NBA的过来我们聊一聊,不可能的,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去感受他们想法的机会。
颜强:我们暂且跳开现在的媒体环境和媒体传播情绪,大胆想象一下,五年之后你所处的工作环境,你所处的媒体表达的环境,会是怎么样的?
贺炜:五年之后我在哪里呢,我现在不好说,我希望我还能留在我现在的地方。因为大家刚才从我之前的发言也能够多少了解我对于我目前所做的工作,这一行当的喜欢,我自己可能的一些想法,我觉得杨毅刚才说得非常好,就是匠人的精神。而一个匠人他没有时间是磨不出来的,有时间都不一定磨得出来,没有时间更是很困难的。我确实非常喜欢做这份工作,我看到蓝的天和绿的草,有球员在场上踢球,我看着他们我就高兴。我妈妈是老师,我天生就特别能说,如果让我坐在那儿不让我说话也会憋着我,如果我说出来的思想让很多人分享,哪怕有的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那不重要,因为我很喜欢这个环境。
五年之后这个环境会变成什么样?VR技术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也许以后在科幻片当中看到的故事会在我们身上发生,你不用去现场,也戴一个虚拟眼镜,有从现场给你传回来的声音,这个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一定会运用到实际当中。
其实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时候就已经尝试3D转播了,那个感觉就非常好,你就能感觉自己投入到球场了,那个时候你就感觉到球场有多宽、有多长,球员的速度有多快,他在场上表现的思维有多么的遥不可及。也许大家去现场是第一选择,第二选择是在家里用科技把你带到现场,我觉得一定会实现。
杨毅:五年之后,我相信我还是在做我最喜欢做的事,有一句话叫如果这东西没坏你就别修。如果你喜欢做这个事,而且证明你做得还可以,无论你是否在创作或者是否在做别的事,但是你核心的价值仍然是在这儿。五年之后我期待着在我们这个国度,体育更多成为每个人生活当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刚才一直在讲,这是逐渐在演进的,逐渐在推动和发展的。
▲ 肆客体育创始人颜强。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面体育并不是中国人生活的必备品,由于我们的受众特性,由于我们的教育制度,有太多的中国人其实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没有经历过比较正规的体育训练,他对体育规则或者是体育精神的理解可能是有偏差的。但是当体育能够更多地进入到每个家庭,进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成为每个人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你去强健你的身体,还是去强健你的精神、你的情操,我觉得大家的认识就会转变。
像我这个年龄的家长,我至少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去接受比较不错的体育训练,无论练篮球还是足球也好,还是希望孩子在体育训练当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去强健自己的身体。我觉得跟过去一代家长有很大的区别,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家长都会说干嘛打球,念书去,如果高考考不上就完蛋了,这是绝大多数家长内心的呼声。但是慢慢你会看到至少从大城市开始,从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家庭开始慢慢在转变,我期待这种转变能够加速,只有这种转变真正加速,中国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关注和接受体育的国度,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体育大国。我们在体育产业里面所做的所有的事情才是真正能够落地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否则只是在风中的政策而已。
苏群:媒体形态五年以后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现在微信公众号到底会成什么样,也不知道,我们知道国外现在播客非常盛行,包括贺炜老师刚才讲的虚拟,还有据我所知将来个人直播将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潮流,现在电竞方面已经有了,但是他会拓展到各个领域。
我个人想说一下对于体育产业的看法,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体育产业有点像在泰山顶上看日出,大家一听说六点钟出太阳,四点钟就去占地方看日出去了,但是今天早上有没有日出,不取决于你的常性,取决于天性。太阳照常升起不见得你能看得见,也许能看到阳光灿烂的太阳,也许今天没看见,要明天再等。
我们中国的体育产业就产业两个字而言,受到了两大束缚,第一是政策、体制和观念的束缚,比如说刚刚姚老板坐在这儿,他是属于非常时期,因为他想要改变CBA,但是CBA的改变和其他所有的,包括足球和其他的职业体育的改变一样都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有一个很大的来自上面的力量把原有的政策体制解放出来。
第二个是关于版权的问题,中国的职业体育电视版权不放开,中国的职业体育一天发展不了。因为他的资金一下子就被束缚在里面。中国的体育产业是大头小身子,上面的政策主管非常厉害。而真正在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是小头大身子,基础特别特别好,但是指令性的政策是非常少的,所以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努力去让我们的职业体育能够尽早一天改变他的现状,去挣脱他现有的束缚。
就社会型群众体育来讲,因为球员来自基层,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现在根据我们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各管一摊来讲,壁垒森严这么一个现状,也无法把现有的人才给组合,让他能够有一个自身焕发实力的可能,等到什么时候把这个壁垒打破了,我们的球员将会让你多得挑不完。
所以我个人觉得目前谁手里有钱尽量多往健身这块走,因为它是每个人都要锻炼的。现在要做好,我们要苦战五年到十年的准备。你问我五年以后是什么样,还不知道。我相信包括CBA的管办分离,五年以后才初见端倪。
·END·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引用。